2、积极开展“爱国卫生月”等清扫整治活动。各街道、村居、教育、卫生、工青妇等部门,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创建主力军作用,开展爱国卫生月等清扫整治活动。据不完全统计,爱国卫生月共组织爱国卫生成员单位参与活动53次,开展宣传活动78次,宣传活动受教育21600人次,开展健康讲座45场,设置宣传站点21处,办黑板报、健康专栏124期,悬挂宣传横幅195条,印发宣传资料15680份,制作宣传展板40块,治理脏乱道路面积95630平方米,清除垃圾80.4吨。
3、积极开展“无烟单位”创建活动。加强公共场所控烟工作,在企业、单位、社区的公共场所张贴禁止吸烟标志,为广大职工群众提供良好的无烟工作和生活环境。深化“无烟单位”创建活动,今年我区9家单位有效落实了各项控烟指标,顺利通过衢州市无烟单位考核。同时加强“无烟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按照《无烟医疗卫生机构标准(试行)》要求,区人民医院制定了无烟医院考核办法,严要求、强督查、重奖惩,把无烟医院创建活动落到了实处。
(四)加强协作,突出重点,推动农村环境卫生整治
1、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成效明显。我区农村整治工作以扩大村庄整治受益面,加快生态经济产业带建设为主旨,坚持突出重点,强化规划指导,分期分批推进,按照“村道硬化、村庄绿化、卫生改厕、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的工作内容稳步推进,积极参与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及农村垃圾集中收处理工作,做好了石梁、航埠、七里等集镇的文明卫生集镇创建工作指导,推进城市卫生向农村卫生延伸。
2、大力推进农村改水改厕。结合“十村示范、百村整治”活动和“五整治一提高”工程,组织各乡镇街村庄整治分管领导开展了农村改水改厕适宜技术培训,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完成了列入以后中央、省补助项目评估(航埠、沟溪、花园等12个项目点)的春季水质监测任务,24份水质检测结果良好,确保了饮用水安全工程项目质量。全区近三年将投入改水项目经费2千余万元,新增改水受益人口2万余人;全区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1.49%,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50.00%,基本清除露天粪缸和简易厕所,农村环境面貌得到极大改善。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是我区国家卫生城市管理工作的起步年,同时也是关键年。今年,全区爱国卫生工作思路是:紧紧围绕顺利通过‘灭蚊、灭蝇’先进城区省级复查,有效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稳步推进全区爱国卫生事业”的总体工作目标,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不断巩固深化国家卫生城市成果,持续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着力提高全区爱国卫生工作水平,为实现我区“跻身全国百强城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两大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突出重点,强力推进国卫管理工作
1、加强国卫工作的组织协调。分解国卫工作任务,落实各区块、部门单位创卫职责;不断探索完善城市卫生长效管理机制,促进城市卫生管理水平的提高;积极参与重难点问题的协调,有效推进各项国卫工作的开展;牵头做好辖区健康教育、病媒生物防制等工作,确保长期符合国家卫生城市标准;组织开展省、市卫生街道、卫生乡镇、卫生单位、卫生村评选活动;加大国卫督查检查力度,严格按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督促有关任务及时落实到位;加强国卫台帐资料的收集整理的指导、协调,提高档案资料的真实性、系统性、科学性。
2、深化市容和社区环境整治。注重市容环境的细节管理,落实整治“牛皮癣”整治后形成的“白癜风”现象。继续开展乱贴乱画、乱堆乱放,乱挂衣物、饲养畜禽等现象的专项整治。依托综合执法进社区工作机制,积极配合市相关职能部门开展乱搭乱建、乱停乱放、占道经营、“六小行业”等专项整治,落实“门前屋后三包”责任制,做到规范化、制度化。
3、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开展老街区破旧房屋立面修补、白化,破损道路修复,下水道改造,旱厕整治。加强绿化带缺株补苗,行道树池管养。按照市场改造标准,加快市场内停车场、公厕、垃圾箱房、污水收集排放、活禽隔离区、宰杀房等基础设施的改造提升。
4、完善环卫设施配套。按照《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加大投入,有计划地加强环境卫生设施的建设配套,抓好公厕的提升改造和垃圾中转站的建设维护,做好垃圾房(箱)的更新更换,严格实施垃圾密封收集、处置,并抓好规范管理。
5、强化农贸市场整治。加强与市工商、卫生等职能部门的衔接,继续抓好区辖各市场食品卫生和环境卫生管理。完善环卫设施、禽类销售点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改造。规范市场内外管理和各经营户的经营行为,落实“四害”防制措施,达到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同时,抓好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马路菜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