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重民生,实现城乡一体化。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的工作部署,以村镇规划为龙头,以村容村貌整治为突破口,以加大公共投入为切入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一是抓规划,着眼未来谋发展。在规划工作中,由国土、村建、交通、供电等部门协同配合,充分尊重群众意见,坚持做到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规划配套建设,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宅基地科学管理模式”,对幸福村大河埂和黄泥榜村张柒坊两个“城中村”进行规划整理,鼓励农户通过宅基地互换,到规划点集中建房,对农民退出宅基地的,在规划集中地段给予一定的建房用地。新村建成后安置90家、440多人,已为全乡新农村建设亮点。二是抓整治,优化人居环境。深入开展“六城联创”工作,累计投入资金1亿多元,先后开辟两条各1200米的商业街,拆迁重建一条1000米的老街,高标准建成了行政区、工业区、贸易区和文化娱乐区,新建农贸市场一个、小商品市场一个、社会客车站一个,镇区达到了“四通一平”,自来水、有线电视入户100%,建成区面积2.28平方公里,镇区人口12580人,达到了撤乡建镇的标准。深入开展“一池三化四清五改”活动,围绕省道s216线和县乡循环路,对可视范围内,所有堆放的柴草垛、违章建筑、猪圈、厕所、破旧建筑物进行清理,把两条公路打造成生态路、文明路,同时向村组延伸,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5%,水质符合饮用水主要卫生指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5%,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90%;村庄环境、家庭卫生整洁,草堆、土堆、粪堆等按规定堆放;家禽、家畜实行圈养,卫生村庄达30%以上。通过全乡干部群众共同努力,连续两年被市六城联创工作领导小组授予“红旗单位”,20xx年成功创建省级“卫生乡镇”,在今年全市54个省级卫生乡镇复查验收中,排名第一。12月中旬省民政厅将到我乡检查验收撤乡建镇工作。三是抓投入,确保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多渠道筹措资金531万元,修通4公里的水泥路和两座桥梁。新建财政、工商两家办公大楼。为加快集镇街中河道治理,争取到国家小流域治理项目资金2000多万元,已进入招标程序。四是抓配合,驻村县乡单位齐心协力。各单位以“双联双促”为抓手,努力把基本情况摸准,把工作制度定明,把工作职责讲清,并在资金和物质上给予了大力帮助。
(五)排民忧,生老病死有人管。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扶贫开发等工作扎实推进,惠农政策全面落实,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据统计,全乡累计为1323名低保人口、110名五保人口发放低保金269多万元。60岁以上的老人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已经启动。在医疗保障工作中,乡中心卫生院争取到国家对中心卫生院投资300多万元的建设项目后,新建一个建筑面积1500多平方米的住院部,全乡22个村级卫生室,除2个村免建外,其余20个村级卫生室建成并投入使用。动员全乡群众积极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扎实开展春秋两季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活动,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0‰以内。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国家政策,最大限度的保护农民利益。大力开展拥军优属的军民共建活动,把“双拥”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对伤病残退伍军人进行了扶持救助,军属代耕费按时发放,每年足额完成了新兵征集任务。投资90万元,在集镇附近建设一座标准高、设施齐全的敬老院,目前入住率达90%。
(六)倡民风,建好文化阵地颂党恩。利用项目资金,新建一个建筑面积300多平方米的综合文化站。更新了电视接收、输出设备,配备了摄像机,将电视转播由原来的13个频道增加到现在的25个频道。投资10多万元为各村配备3个广播,实现了“村村通广播”,利用这些宣传阵地自办了农村科技、法律法规、生活常识、身边事迹等节目,保证自办节目每天播出时间3小时以上。村村建起了文化广场,建起了文化中心户,建起了包括棋牌室、图书阅览室、健身苑点等室内外文体活动场所,每逢重大节日,便组织文艺爱好者自编自导节目在全乡范围内巡回演出,达到了自娱自乐的效果。为了在全乡掀起了“唱响锦绣**”的热潮,成功举办了“和美**”摄影比赛,创作出一大批优秀摄影作品,全面反映我乡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建设成果。因地制宜,挖掘潜力,大力开发历史文化和旅游文化。乡域内历史古村落、古街区、古建筑群、文物古迹和皮影戏、丝弦锣鼓、山歌等非物质传统文化比较集中,较完整地反映了明清两朝及民国时期的传统风貌、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另外,境内旅游资源富集,紧抓旅游这个“无烟工业”,全面实施由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重点突出“山、水、石、洞、戏”特色,着力把**打造成休闲度假、守猎、观光、探险、访古的旅游胜地。
Tag:工作总结,工作总结范文,工作总结怎么写,总结报告 - 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