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入扎实地开展了机关干部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了与社会福利企业中残疾人的沟通和服务工作,更好地履行残疾人工作中的服务职责,促进了残联各项职能的充分发挥,促进了单位的作风建设,更好的为全市残疾人事业的社会发展服务。
三是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经常性的教育党员、干部、职工要崇尚科学,增强抵制各种邪教的自觉性。
四是积极参加并圆满完成了在市直机关开展的创建文明卫生城市、山水园林城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等工作,市残联20xx年分别荣获黄石港地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五是组织机关干部职工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设立了文体活动室,购置了乒乓桌、象棋、围棋、羽毛球、扑克等文体用品,积极参加市直机关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极大丰富了机关干部职工的业余文体生活。
五、抓好残联业务工作,切实为残疾人办好事、办实事
1、加大社区康复工作力度,促进残疾人各项康复工作全面进步。为把社区康复工作做大、做强、做实,市残联会同市卫生局联合下发《黄石市社区康复工作实施意见》,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结合我市城区实际,加大力度对黄石港区的钟楼社区、延安路社区等四个社区康复指导,使这些社区康复工作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色。为给辖区残疾人提供就近就便的康复训练平台,黄石港南岳社区、西塞山十五冶社区,充分挖掘社会资源,依托周边企业的医疗机构,为辖区残疾人提供康复训练服务。据统计,全年肢体残疾人康复训练完成256人,脑瘫儿童康复训练13人,弱智儿童康复训练67人。20xx年4月,全省社区康复现场会在我市举行,省残联领导对我市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为了解决贫困白内障患者的治疗问题,市残联与市中心医院、爱尔眼科医院签订了协议,明确两家医院为我市的白内障复明基地。全年共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1211例,对7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了复明手术,培训家长67名。建立了为贫困白内障复、低视力患者实施康复的长效救助机制。
为加强对聋儿康复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市华声听力检测验配中心免费为20名聋儿进行了听力检测,为14名有残余听力的聋儿免费赠送了17台助听器。今年5月份举办了全市聋儿家长培训班,培训家长50名,同时还给每位家长赠送了聋儿康复训练教材,全年共完成聋儿语训任务46名。
为进一步建立健全精防康复技术指导网络,充分发挥了市精神病防治康复指导中心的作用,依托社区卫生服务站(室)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对查出的精神病人全部建档建卡,跟踪随访。为做好“国彩项目”精神病免费服药工作,市残联与市精神病医院签订协议,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制定了相关工作制度,落实专人负责,对救助的患者建立档案。据统计,由于各级政府对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的重视,我市今年的精神防治监护率达96以上,显好率达68.4,社会参与率达56,肇事率下降到0.2。
用品用具供应服务有了新的成效,全年为残疾人安装假肢65具,共提供用品用具1520件,为贫困残疾人免费提供用品用具230件,市县(市)区两级残联共补贴经费3万多元。
2、加大就业扶贫工作力度,切实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城镇残疾人分散就业,集中就业和个体从业齐头并进,全市新增安残190多人,城区有劳动能力残疾人实现就业1.21万人,城镇残疾人就业率达到83,农村残疾人就业人数达3.9万,其中,稳定从业达到3.1万,加大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力度,征收残保金161万元,比20xx年增长11,超额完成年度征收任务,较好地完全成了“十五”计划任务。
集中就业形势喜人。全市80多家福利企业集中安残2700名残疾人,大冶有色自强公司、东贝太阳能公司分别安残达到100人以上,荣获全省残疾人就业基地称号,涌现出一批安残多、规模大、效益好的福利企业,残疾职工待遇明显提高,工作条件明显改善。我市有5家福利企业荣获全国优秀福利企业,5名福利企业负责人、2名管理人员、7名残疾职工分别荣获全国福利企业和先进个人称号。
分散按比例就业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3月份市政府主持召开全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表彰会,表彰了30家先进单位和68名先进个人,有力推进了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工作。为加强残保金的管理,确保有限资金用在残疾人事业上,市残联深入到全市六个县市区残联,对近两年各地残保金征收开支情况进行检查,并召开专门会议进行通报,及时纠正征收使用环节中的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