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对口支援工作体制不顺,形式单一,变单方支援为互惠合作的力度不够,必须全面落实东西扶贫开发战略,进一步完善对口支援工作机制,建立对口支援专项资金,创新对口支援形式,加强与受援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
承担对口支援任务的区县多数没有经济协作机构,区县指定分管对口支援工作的部门没有这方面的人员编制和职责界定,分管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变动较为频繁,有的无专人负责,各项工作的开展缺乏一定的连续性,面上工作缺乏日常化管理。同时,兼管对口支援工作的部门缺少这方面工作的日常经费渠道,日常工作经费不落实,影响了对口支援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目前,在对口支援工作中,主要以支援资金和物资为主,在发挥双方优势,加强双方经济技术合作,推动我市企业利用对口支援平台“走出去”,寻求更大发展空间方面,缺少基层机构的有力支持和工作落实。为此,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要根据换届后的领导和人员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区县对口支援工作领导机构,对口支援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县经济合作机构或发改局经济合作科,有条件的区县可在发改局增设对口支援科。二是建立对口支援专项资金。按照国家和省政府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都要建立起稳定的对口支援资金筹集渠道,这是长期做好这项工作的基本保障。建议参照青岛市的做法,在市财政设立对口支援专项资金,用于对西藏昂仁县、新疆喀什地区和三峡库区重庆市忠县的资金、物资援助和有关帮扶项目的实施。同时,各级财政要给予对口支援工作部门必要的经费保障,确保正常开展工作的经费需要。三是加强对口支援双方的互利合作。单方面支援是对口支援工作的必要形式,但长期停留在这种单一的形式,不能更广泛地调动社会各界尤其是企业参与对口支援的积极性,不能推动对口支援工作向纵深发展。西藏、新疆和三峡库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广阔的市场和优越的区位优势,发展潜力巨大,我市与受援地区在经济上有较强的互补性,要借助我市在人才、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根据西藏、新疆和三峡库区的不同特点,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发挥双方优势,加强企业间的经济技术合作,实现共赢发展,进一步推动对口支援工作的深入开展。
(五)区域合作层次不高,参与区域共同发展的机制尚不健全,必须按照统筹区域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探索区域合作的有效机制,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为主、全面合作”的方针,不断提升区域合作的层次和合作成效。
友好城市间的合作和参与西部大开发工作有待从相互走访考察和参加洽谈会阶段,向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迈进;政府在区域合作组织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组织和推动企业参与区域合作的手段有待进一步完善;参与环渤海区域间的政策、规划、产业、市场衔接以及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环保、旅游等方面更高层次的合作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
一是积极探索和开拓参与西部大开发的新领域。西部地区具有丰富的资源和能源优势、低廉的劳动力价格优势、大量的项目及投资优势、优惠的政策优势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优势,西部大开发为东部地区拓展空间提供了巨大商机和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必须把握先机,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把我市综合优势与西部地区的开发、资源、市场优势紧密结合,在西部大开发中发展自己。二是积极探索和构建参与环渤海区域合作的新机制。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为主、全面合作”的方针,进一步完善区域合作的协调机制,不断提升合作层次和合作成效,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四、存在问题
我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调研阶段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工学矛盾突出,由于人员少,工作量大,尤其是临近年底,各项业务工作非常忙碌,虽然在两结合、两促进上采取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措施,但仍感觉工学矛盾压力较大;二是个别党员干部对活动意义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存在被动学习的思想,积极性、主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由于学习阶段时间短、内容多,很难学深学透,学习在联系实际求实效上也有待进一步加强;四是调研时间仓促,有些问题还没有研究透彻,如在三峡移民管理问题上,有待下步继续完成对所有安置区县的实地调研,进一步研究探讨切实可行的措施。
五、下步打算和措施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市委和指导组的要求,按照实施方案规定的程序和内容,精心组织,严格要求,扎扎实实地做好第一阶段收尾工作和第二阶段各个环节的工作,保质保量地圆满完成学习实践活动的各项任务。
一是继续深化对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把学习贯穿整个活动始终;二是继续深化调研工作,把影响科学发展的问题研究透彻,把措施落到实处;三是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深入查找问题;四是提前安排并组织好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各支部的组织生活会,查找问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五是提前考虑并准备领导班子的分析检查材料;六是进一步加强宣传信息工作;七是按照指导组部署,制定《第二阶段工作安排和配档表》,积极做好第二阶段各项工作。
六、建议
建议指导组多组织部门间的学习交流活动,相互学习,共同推动活动的开展;多到部门指导检查工作,促进部门活动的健康开展;对各项汇报材料的内容、结构、格式、要求提前通知安排,方便各部门保质保量及时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