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落实党员关怀激励机制。建立党内帮扶制度和党组织关心党员制度,党组织书记每年至少与所在支部党员谈心一次,了解其思想动态和生产生活状况。做好关心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工作。强力推进党员关爱基金建设,通过党员自愿捐款、党费补助和部门机关党员捐助等形式,扩大关爱党员基金的资金总额,经常性对农村困难党员和群众提供救助帮扶。每年,乡镇党委和有条件的村要开展一次关爱基金筹资活动,县属单位要为结对乡镇、结对村开展一次关爱基金筹资活动。乡镇党委要采取“致富基地+致富户党员+贫困群众”的帮带方式,打造党群“共同致富链”。每个致富基地和致富户每年要联系1—2户群众开展经常性的帮信息、帮项目、帮技术活动。可采取提供启动资金、协调贷款、吸纳股份、组建合作社等多种途径,解决贫困户发展资金短缺问题。
(三)完善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机制,推进村级民主管理
1、建立区域统筹的基层组织设置体系。继续开展“双百双千”结对帮扶活动,认真落实“驻乡进村、组团服务”工作。本着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发挥党组织作用、有利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的原则,调整和改进村党组织设置。30名以上党员、条件成熟的行政村一般要建立党总支,并根据党员的类型,合理设置党支部和党小组。及时撤并库区移民村、下山脱贫村、整体搬迁村的党组织。积极在自然村、村民小组、民兵应急分队、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流动党员集聚区建立党支部或党小组。鼓励强村、强企与周边党组织联建,以强带弱,强强共建。在农村党员聚居的社区,探索建立城乡党员联动管理服务机制,实行党员城乡一体化管理。总结推广“支部+协会”、“支部+基地”、“支部+公司”的党支部服务群众致富的新模式。
2、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教育和帮助村委会成员牢固树立党的领导观念,自觉维护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村委会每年年底要向村党组织进行述职。村党组织要支持村委会依法开展工作,完善决策机制,进一步落实村务运行“五民工作法”、村级财务“双代理”制度,继续推行民主恳谈会、民生服务日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推进月等活动,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党务公开的有效途径,增强党的工作透明度,落实和保障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进一步明确村两委职责任务和工作程序,形成工作合力。积极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工作职能转变,不断强化组织管理、教育引导和服务协调功能,善于通过启发教育、民主协商、示范引导等方法开展工作,自觉运用法律、经济、政策等手段解决问题。完善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制度,加强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和村级便民服务站建设,扎实转变工作作风。
3、健全完善民主监督机制。全面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不断完善各项民主议事制度和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县乡党代表、人大代表的监督作用,促进村级民主管理工作程序化、制度化。采取有效措施,着力解决一批村务管理中群众反映比较强烈和侵害农民群众民主权利的突出问题,积极探索并总结推广村级民主管理好的经验做法,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把警示和宗旨教育纳入村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实行村干部廉洁自律承诺,规范村干部的行为。坚持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治相结合,推进农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四)加强村级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强化组织保障
1、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管理使用。坚持“一室多用”、“一所多用”的原则,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成办公议事、党员活动、教育培训、便民服务、文体娱乐和信息收集传播等工作的有效阵地。按照有标牌、办公室、党员活动室、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室、远程教育设备、图书杂志、信息网络、文件资料柜、村务党务公开栏等“九有”要求,加强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通过五年努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80%完成规范化建设。
2、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引导和鼓励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夯实经济基础,切实解决农村基层组织“无钱办事”的难题。重点抓好各种资源特别是集体物业资产的综合开发利用,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来料加工业、农村服务业等,盘活集体资产,实现保值增值。引导和鼓励创办公司、创建基地,成立各类产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等形式,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规范化专业合作社,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努力,实现村集体经济人均可分配收入每年至少增加5%以上,到20xx年,力争全县70%以上的村集体经济收入(不含转移支付)达到3万元以上,涌现出一批经济强村。
Tag:工作计划,工作计划范文,小学班主任工作计划,总结报告 - 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