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疫病防治方面: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做好春、秋两季的猪病防疫工作,并严格进行猪舍的日常消毒,防止其他疾病的发生。
5、排污设施建设:以“自然养猪法”为技术要点,在冠城镇绿丰、大元、兰沃三丰等几家规模化养猪场为试点,积极推广环保养猪技术,将污染治理关口前移,粪便随排泄随发酵,生猪自始至终不出现粪便污染,实现“零排”放的目的。
(二)标准化牛场建设
在贾镇柳洼寨新建一个存栏100头以上的、标准化程度较高的肉牛养殖场。
1、场址选择:该牛场选择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取用方便、水质符合饮水要求的贾镇柳洼寨村为建场地址。该场址应位于居民区及公共建筑群的下风向处。该场址交通便利,场界距离交通干线不少于500米,距居民居住区和其它畜牧场不少于1000米,距离畜产品加工场不少于1000米。
2、牛场规划与布局
牛场建筑设施分为:生活管理区,生产区,隔离区。各功能区界限分明,间距在40米以上并建有隔离带,生活管理区设在场区常年主导风向上风向处,主要包括生活设施、办公设施、与外界接触密切的生产辅助设施,设主大门。生产区设在场区中间,主要包括牛舍与有关生产辅助设施。隔离区设在场区下风向或侧风向及地势较低处,主要包括兽医室、隔离牛舍、贮粪场、装卸牛台和污水处理池。兽医室、隔离牛舍应设在距最近牛舍60米以外的地方,设有后门。饲料库和饲料加工车间设在生产区、生活区之间,应方便车辆运输。草场设置在生产区的侧向。草场内建有青贮窖(池)、草垛等,有专用通道通向场外。草垛距房舍80米。牛舍一侧设饲料调制间和更衣室。牛场与外界应有专用道路相连通。场内道路分净道和污道,两者严格分开,不得交叉、混用。
3、秸秆青贮设施:青贮池建设容量为1300立方米,按每头牛每天20千克青贮饲料、每立方米青贮料500~600千克计算,足够100头牛一年的食用量。
4、疫病防疫:牛场四周建有围墙、防疫沟,并有绿化隔离带,牛场大门和后门入口处设车辆强制消毒设施。生产区应与生活管理区严格隔离,在生产区入口处设人员更衣消毒室,在牛舍入口处设地面消毒池。
(三)标准化羊场建设
在畜牧局的引导扶持和帮助下,为继续推广波尔山羊与当地白山羊杂交改良技术,同时加大小尾寒羊提纯复壮的步伐,提高当地羊的生产性能,充分发挥我县的养羊优良传统,计划在冠城镇沙庄村新建设一家存栏60只以上的标准化羊场。
1、场址选择:该场建设选择地势高燥,背风向阳,排水良好,地势以座北朝南为走向。水源条件良好,水源充足、水质好、无污染。距离交通干线500米以上,距离其他畜禽养殖场3000米以上,有利于防疫。
2、规划与布局:预计养殖规模为60只左右,基本设施包括羊舍、运动场、牧草地、饲料加工机房、兽医化验诊断室、防疫消毒池、动物无害化处理及粪便无害化处理设施、围栏设施、饲料仓库、办公场所等。主要生活设施、办公设施、与外界接触密切的生产辅助设施,设主大门。生产区设在场区中间,主要包括羊舍与有关生产辅助设施。隔离区设在场区下风向或侧风向及地势较低处,主要包括兽医室、隔离羊舍、贮粪场、污水处理池,隔离区与生产区彻底分开,并设有专门的通行通道。
3、青贮(氨化)设施:根据秸秆养畜示范县的建设要求,结合我县畜牧业发展的实际,县畜牧局积极推行秸秆青贮氨化,实现全县秸秆养畜均衡协调发展,计划新建立青贮池400立方米,按每只羊每天10千克青贮、每立方米青贮500~600千克计算,足够50只羊一年的食用量。
4、疫病防治措施:畜牧局选调监管兽医及科技特派员入驻羊场,帮助制定详细完善的养殖档案,无偿提供疫苗和消毒剂,监督场方严格执行卫生防疫制度。定期对场方相关人员进行养殖技术培训。
(四)标准化蛋鸡场建设
在馆陶金凤市场的辐射带动下,为发挥我县东古城镇蛋鸡养殖业的龙头带动作用,计划在东古城镇公曹村建立一家年存栏量5000只的标准化蛋鸡场,该场建成后,将能提高其他乡镇的蛋鸡养殖业的发展。
1、场址选择:东古城镇公曹村地势平坦,土质坚实、质地均匀、透气透水性和抗压性强。地址远离交通干线500以上,距离村庄1000米。
2、蛋鸡场的规划布局:在畜牧局畜牧专家指导帮助下,将蛋鸡场科学规划的设施建设设置为,使生活区处在常年上风处,生产区与隔离区中间有隔离带并设有隔离墙,净道和污道分别在场区的东西两侧,每栋鸡舍间距设置3米左右。
3、生产管理:根据相关专家的指导,并从实际情况出发制订生产及饲养管理操作规程,并建立一套完整的育种资料、生产管理统计报表等档案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