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和小分队招商,实现招商工作常年化、常态化。建立招商引资对接平台,积极协调市直相关部门牵头,力争每季度举办一场招商引资洽谈会或项目推介会。推动股权招商,引导我市优势企业与世界500强和央属、省属大企业的战略合作和高位嫁接。启动民力,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工业领域,实施“回归”工程,加大对闽北籍在外客商回乡创业的支持力度。整合、优化招商优惠政策,提高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鼓励个人招商,尽快制定、出台对个人招商引资的奖励政策。
(三)优化结构,提升产业打基础
利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闽北工业跃升发展打牢产业基础。
一要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围绕提高质量、增加品种、节能减排、更新装备、安全生产等方面,加快 “五新”技术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步伐,促进工业内涵式发展。组织产业转型专家咨询组,对我市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咨询诊断。二要加快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完善扶持生物、创意等新兴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启动光泽圣农生物质发电、武夷创意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和重点园区开发建设,推动新兴产业形成规模。主动融入大武夷旅游格局,推动休闲、养生、旅游工艺品等旅游配套产业发展。引进、扶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具有闽北特色的农业产业发展。三要加快产业集中集聚。继续加大“五南式”企业和“领军”企业的培育力度。做好新一轮全市重点工业企业认定工作,把潜质好、后劲足的高成长型企业纳入重点企业行列予以重点扶持。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金”作用,引导企业加大投资,加快扩张,加速做大做强。建立市、县两级利益分享机制,调动各方积极性,集中资金、土地等主要要素资源,着力提高工业空间集中度。四要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加紧研究制定我市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相关配套政策。抓住两岸实现“三通”的机遇,推出一批南台产业合作项目和台商集中投资区,加快推进台湾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现代农业等优势产业向我市转移辐射。积极推动区域经济技术协作、泉南合作、对口支援,加强协作区经贸系统交流、合作,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五要加快园区组团开发。加强与市本级三大产业组团与市直相关部门、单位和沟通、配合和协作,配合市政府每2个月召开一次产业组团建设开发现场会,加大工作力度,全力推进闽北产业集中区、南平工业园区、浦城荣华山组团和邵武工业园区、建瓯笋竹城、光泽工业园区、浦城工业园区等重点园区和产业组团的开发建设、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和投产服务等工作。
(四)突出重点,持续创新强素质
一要加快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引导、支持企业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健全完善技术创新机制。力争新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6个。依托行业协会,组建行业性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和生产力促进中心。在重点工业园区加快培育产业发展孵化器和技术开发、技术创新基地。二要提升产业整体技术层次。围绕解决产业发展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组织实施一批重大产业技术创新项目,在政策、资金上给予重点扶持。编制《南平市20xx年重点技术创新项目计划》,积极帮助企业落实项目实施条件,力争全年列入省级重点技术创新项目40项。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推进产学研深度联合。积极组织企业参加“6.18”等项目成果对接活动。跟踪国内外工业技术发展动态,筛选符合企业发展实际的技术创新项目,建立项目储备库。三要继续实施品牌带动战略。通过政策引导扶持,加强政企互动,支持更多的企业和产品争创国家级、省级品牌。实施茶产业品牌振兴战略,提升闽北茶产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和整体竞争力。力争全年新认定中国驰名商标2件、中国名牌产品2个、福建著名商标15件、福建名牌产品15个。鼓励品牌产品通过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扩大产能,增加品种,提高质量、效益、档次和附加值,增强品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四要加快实施标准化战略。引导企业建立健全标准化工作体系,按照国际、国内先进标准组织生产、研究和开发,鼓励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国家(行业)、省地方标准制(修)定,扩大市场话语权。五要加强企业管理创新。开展创业辅导、精细管理、企业高级管理提升等企业成长培训,计划培训1200人。建立企业现代管理示范点,通过专家诊断、学习借鉴,逐步规范企业基础管理和战略管理。认真做好国有企业改革的扫尾工作,稳妥细致地处理好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推进直属企业改革。
Tag:工作计划,工作计划范文,小学班主任工作计划,总结报告 - 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