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高职面对新型工业化的机遇与挑战
新型工业化的实现,首先要着力发展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结合。以信息工业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是新型工业化的本质内涵。在推进我国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必须紧紧抓住发展信息技术、培育和壮大信息产业这个关键环节
。1996~2000年,我国以信息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制造业年平均增长21.2,高于同期全部工业产值增长速度11个百分点,对我国经济增长和结构优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高职教育培养大量的人才。印度的软件业之所以发达,原因就是培养了大量软件技术与开发人才,而并不像我国一样,在计算机方面培养的是大批计算机理论和学术人才,发展的研究生教育而不是技术应用性强的高职高专教育。
新型工业化的实现,需要加快城镇化进程,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的有机结合。城镇化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的传统社会向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文明社会转变的必然选择,是工业化必不可少的内容。我国的现实是城镇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水平。20xx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二产业产值已占51,而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仅为37.7,提高城镇化水平是我国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必要条件。按照十六大的要求,我们应坚持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必然会出现大量的非农转移,这给高职教育提供了无限发展的空间。
新型工业化的实现,信息和知识成了最重要的资源,这一方面需要大量人员去从事搜集、创造、处理和分配信息工作,另一方面,科技含量不高的传统工业如汽车、机械、服装、建材、化工等在国民经济中仍占有重要地位,仍需大量第一线的操作人员。随着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社会对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使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有了更适宜的社会环境。在新型工业化时代里,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发展,新行业更替旧行业的速度加快,劳动者跨行业流动增多,这些对职后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高职教育的内容就不能仅局限于职前教育,而是要担负起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的双重任务。
新型工业化的实现,我国的电子工业、通信业、广播电视业、计算机应用服务业将快速发展,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将不断加强,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将逐渐深入,为进一步加快信息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今后,随着我国信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大,信息市场的迅速兴起,并逐步融入世界市场,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将会更快,其专业设置也将进一步调整,围绕新型工业化所出现的新型产业,灵活开设一些新的专业,同时及时淘汰某些过时的旧专业。努力遵循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律,办出特色,创出品牌,使高职教育走上规范化的发展道路。
二、新型工业化进程中高职发展的对策
新型工业化既给高职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也给高职教育带来了挑战。高职教育为了适应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就必须与时俱进,大胆改革,大胆创新,以实现高职教育在新时代的新的突破。
(一)实现高职教育的信息化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信息化的充分实现。这就要求高职教育不仅要建成“谁都可以学,什么都可以学”(anypersonanystudy)的大学,而且还要建成“什么时候都能学,什么地方都能学”(anytimeanyplace)的大学。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正好产生了使“什么时候都能学,什么地方都能学”这种形式的学习和教育能够实现的重要条件。高职教育要尽可能地用较低的成本为更多的人提供适应需求的、有一定水平的教育机会,广播、电视、通讯卫星、电脑以及国际网络等信息器械和信息传递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举扩大了利用这些新媒体和提供新型的高等教育机会的可能性。
高职教育信息化有三大优势,一是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教育技术在学校的普及和应用;二是可以利用网上资源提高教学质量;三是开办远程教育达到资源共享。高职教育信息化有利于低成本扩大教育规模,有利于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有助于确立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从而达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信息技术可能孕育着教育与学习的“革命性”变革。如何去创建或“发明”积极应用信息技术的新型的高等职业教育机构是问题的关键。可以说,其成功与否,关系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未来。
(二)走产教结合与产学结合的道路
高职发展必须依靠行业和企事业单位,否则很难发展。高职院校与企业结合包括两方面,一是高职院校可通过与企业产教、产学的合作,来达到培养出理论与实践、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并重的企业一线所需人才的目的。在发达国家,高职院校一般都建在著名的大企业周围,以更好地与企业合作,利用企业的优势,按企业的要求,培养高技术人才。如德国伊斯勒高等技术学院周围是奔驰、HEG等大企业,曼海姆高等技术学院紧邻德国三大化工企业之一的BASF公司。美国大学与企业为加强合作,双方联合创办“美国高校大学——企业关系委员会”,引导企业管理者和技术专家进入大学课堂和实验室,甚至董事会。大学则积极为企业培训专职人员,按企业要求培养人才。另一方面就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高职学校注重自办企业,走大学企业化道路。大学企业化的实质就是“产教结合”方针的具体体现,它使企业和学校在生产、技术、教学等多方面实现交流,从而形成校企合作办学、行业特色鲜明的办学模式。
Tag:教育教学,教育教学论文,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总结报告 -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