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学看123范文中心总结报告教育教学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探微摘» 正文

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探微摘

[10-15 15:41:44]   来源:http://www.xxk123.com  教育教学   阅读:8725

导读:譬如以学生阅读课内外读物为主,并进行摘抄和讨论;依据教材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组织学生编写www.xxk123.com(www.xxk123.com)课本剧本、实地采访和调查、对学习内容进行小结等;组织学生进行演讲、辩论、讨论、朗诵、办讲座等;依据教材、围绕如何利于学生掌握语文学科基础知识,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为依据开展各种兴趣性活动;以语文教材或相关知识为基础,开展表演、竞赛、绘画、歌唱、外出采访、参观等活动。语文教学应突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通过不同渠道(最好是选择教育信息化),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处在无忧无虑的氛围中,使每个学生都有心理上的安全感而又没有精神压力的情境下开展认知活动。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才能形成和发展。二、由“应试”向“应世”转移,创建课堂与生活的“超级链接”语文是学生学习时间最早、学习过程最长的一门学科。但学生对这门学科最易满足也最易厌倦。因为学习经验告诉他们:只要能认识一两千字,稍具分析能力,多看几本课外书,即使上课不认真听讲,也可让试卷上的分数不下于六七十。于是,

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探微摘,标签:教育教学论文,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http://www.xxk123.com

譬如以学生阅读课内外读物为主,并进行摘抄和讨论;依据教材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组织学生编写 www.xxk123.com (www.xxk123.com)课本剧本、实地采访和调查、对学习内容进行小结等;组织学生进行演讲、辩论、讨论、朗诵、办讲座等;依据教材、围绕如何利于学生掌握语文学科基础知识,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为依据开展各种兴趣性活动;以语文教材或相关知识为基础,开展表演、竞赛、绘画、歌唱、外出采访、参观等活动。语文教学应突出科学精神和

人文精神,通过不同渠道(最好是选择教育信息化),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处在无忧无虑的氛围中,使每个学生都有心理上的安全感而又没有精神压力的情境下开展认知活动。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才能形成和发展。
二、由“应试”向“应世”转移,创建课堂与生活的“超级链接”

语文是学生学习时间最早、学习过程最长的一门学科。但学生对这门学科最易满足也最易厌倦。因为学习经验告诉他们:只要能认识一两千字,稍具分析能力,多看几本课外书,即使上课不认真听讲,也可让试卷上的分数不下于六七十。于是,学生学业还未结束,对语文的新鲜之感、喜悦之情荡然无存了,结果其语文能力日益低下。况且,传统的语文课堂主要为“应试”作准备,这样的课堂教学容易让学生索然无味,无论教师怎样在课堂上囗若悬河,眉飞色舞,学生顶多欣赏下教师的囗才听听课,实际上能使学生终身受益而获取的东西并不多;无论你怎么用屈子的放逐离骚幽情、陶潜的悠悠南山、杜子美的笔底波澜、李太白的青天揽月……或爱斯梅拉达和卡西摩多的美与善、铁的人物血的斗争的牛虻、呼唤人性复活的列夫·托尔斯泰等等来熏陶,但这在一部分学生的眼里,毕竟有时间和空间差距,离现实太遥远了。究其原因,我们是用“应试”的方式来对待了现代人,长此以往,不会“应世”,反而恶性循环。其实,早在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性教育改革运动)美国的哲学家、教育家杜威就这样形容和批判传统教育:教室里,“按几何图形排列着一行一行的简陋的课桌,紧紧地挤在一起,很少有移动的余地;这些课桌的大小几乎都是一样的,仅能够放置书、笔和纸;另外,有一个讲台,一些椅子,光秃秃的墙壁,还可能有几幅画。我们看了这些情况,就能推断在这样的场所可能进行的唯一的教育活动。这一切都是有利于‘静听’的,因为单纯地学习书本上的课文,只是‘静听’的另一种形式,它标志着一个人的头脑对别人的依赖性。”②
我们的传统教育偏重知识的传授而轻视实践活动,而实际上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很大程度来源于生活积累,来源于社会实践活动,来源于开放的课堂教学建构。“美国当代教育家卡尔·罗杰斯指明学与做的关系时,提出这样的学习原则:大量有重要意义的学习是从干中获得的;学生负责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才会促进,使学习者全身心投入的自我启动的学习是最持久的、最深入的”③。由此可以看出,知识和兴趣是在实践活动中得到、产生并发展的。在创新性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各种参加实践活动的机会,使其积累知识、丰富知识。比如督促学生阅读报刊杂志,关注社会热点;走出教室,研究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一些事物,懂得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理解社会现象和知识,打破思维的定势,通过实践获得新的看法和思想。
纵观历史,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中国三代领导人的语文能力都很高,
这实际上是革命的斗争实践增长了他们的才智。因此,当今时代,我们应改革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学校与社会生活脱节的传统教育,建立科学的学生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只有客体和主体的高度统一,才能发挥学生学语文的主观能动性。语文课堂教学应当与社会生活相联系,让学生解决为何学语文、为谁学语文的问题;通过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透视现实社会生活,让学生明确学语文的实用性。建立“应试”(课堂教学系统)到“应世”(社会生活系统)两者之间的“超级链接”,把学校变成与社会紧密联系的小环境,把学生培养成谙熟事理、了解社会的新型社会成员。
三、着眼“终身教育”,改革读写教学

“终身教育”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立足于人的一生,定位于使人“学会学习”。当今时代,我们培养的学生一旦投身社会,能否立身行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人的读写能力(不能排除听、说能力),因而,这对学校的语文读写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教育教学教育教学论文,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总结报告 - 教育教学
《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探微摘》相关文章

Copyright 学学看123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