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学看123范文中心总结报告教育教学试论高职课程开发» 正文

试论高职课程开发

[10-15 15:41:44]   来源:http://www.xxk123.com  教育教学   阅读:8429

导读:课程;一条是技术技能训练课程(含选修和辅修),包括校内技术技能基础素质训练和在生产一线顶岗实训课程。这三类课程组成三条线,纵向并行(见下图所示),在校三年之内连续不断线,这样对学生的技术技能养成十分有利。另一方面,在具体的课程组织和教学中,又要尊重各类知识、技术技能间的内在联系,按其知识、技术技能形成的规律,有序的安排各自进程,使其紧密衔接,浑然一体。专业课(毕业实习)30基础课50公共课20传统“老三段”课程体系结构公共课15专业课35实训课50高职新课程体系结构三、高职课程开发的实践能力本位的课程论尚未成熟,人们对其还有不同认识和看法。高职课程开发的理论还在探索阶段,我们对高职教育的性质以及要开发的高职课程的预期形态和基本特征的认识,还不十分清晰。因此,在实践中,往往摆脱不了多年沿袭下来的传统的学科中心课程模式的影响,许多情况是仿学科中心,或在原专科课程基础上做些技术性处理。几年来的实践,我们体会有以下几个问题应慎重对待:1技术指向与人才层次不同的专业要求学生有不同的业务能力,这就要反映其行业的技术指向。但是我们不能片面地把高职教育理解成完全技术指向型的教育。还

试论高职课程开发,标签:教育教学论文,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http://www.xxk123.com

课程;一条是技术技能训练课程(含选修和辅修),包括校内技术技能基础素质训练和在生产一线顶岗实训课程。这三类课程组成三条线,纵向并行(见下图所示),在校三年之内连续不断线,这样对学生的技术技能养成十分有利。另一方面,在具体的课程组织和教学中,又要尊重各类知识、技术技能间的内在联系,按其知识、技术技能形成的规律,有序的安排各自进程,使其紧密衔接,浑然一体。


专业课(毕业实习)30


基础课50


公共课20


传统“老三段”课程体系结构


公共课15


专业课35


实训课50


高职新课程体系结构


三、高职课程开发的实践


能力本位的课程论尚未成熟,人们对其还有不同认识和看法。高职课程开发的理论还在探索阶段,我们对高职教育的性质以及要开发的高职课程的预期形态和基本特征的认识,还不十分清晰。因此,在实践中,往往摆脱不了多年沿袭下来的传统的学科中心课程模式的影响,许多情况是仿学科中心,或在原专科课程基础上做些技术性处理。几年来的实践,我们体会有以下几个问题应慎重对待:


1技术指向与人才层次


不同的专业要求学生有不同的业务能力,这就要反映其行业的技术指向。但是我们不能片面地把高职教育理解成完全技术指向型的教育。还要认识到各类专业的职业教育也有其层次特点。我们认为,在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必须要形成以职业为指向、具有不同职业能力结构的层次差别。这种差别存在于任何专业,并具体表现为管理型、技术型和技艺型三种形式。所谓管理型人才,是指在专业岗位群上具有一定决策权力,并能组织实施上级领导决策方案,具有一定综合管理能力的通用型人才。这种人才在具备基本的行业或职业技能的基础上尤需具有协调管理的能力和自身的发展潜力。技术型人才,主要在于更强调智力技能。智力技能以抽象思维为其主要特征,包括观察、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学生形成了这类技能,对于解决生产实践中的各种难题,进行技术上的革新和创造以及开创性个性品质的养成,都将起很大的作用。技艺型人才对实际操作技能的强调,意在培养能够高质量地实施工程设计、管理方案的人才。他们通常需要对本职工作掌握有较多的决窍,在技术上能充分体现熟练性、精确性、高效性和规范性的特点。


2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


培养一个专业技术人员的过程,一般要分为两个阶段,即学习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与进行基本技能训练阶段和岗位训练阶段。普通高等教育是将前者放在学校内进行,而将后者放在学生毕业后在实际工作岗位由企业进行针对性更强的岗位培训,因而,在学校里的教育侧重理论基础知识学习,基础打得深厚、广泛,将来可适应很宽的具体职业的确定和发展。高职教育则是将两个阶段的过程都由学生在学校期间进行,毕业后达到具有立即上岗工作的职业能力。因而,把技能训练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岗位培训也放在学习期间作为主要培养手段。因此,职业教育所设课程以职业岗位规范为出发点,是提高教学质量,办出特色的必然规律。但是,现代职教理论认为,职教的着眼点应从一个职业岗位的就业转变为整个职业生涯的成功,即在学生就业过程中,学校不仅应使学生在职业阶梯上,稳定的迈出第一步――这是学校培养学生达到第一任职岗位能力的近期目标,而且应继续发展以获得更大的成功。因此,高职学校必须提供具有发展潜力及弹性的课程,基础理论不能过浅,职业技能不能过窄,近期目标与长远兼备,而以近期目标为主。不然,将使职业学校教育混同于职教单项技能培训,失去了学校教育的基本功能。


3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


要树立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价值观与课程观。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观与课程观正在发生根本的变化。知识观的转变表现在:知识是对开放的、复杂多变的现实的解释;知识是过程而非结果,是学习者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展而来的;知识是作为整体的对自然、人类、社会的综合的解释等等。因此,课程也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探求知识的过程,它的发展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课程目标不再是完全预定的,不可更改的。课程的组织不再囿于学科领域,而向综合化方向发展,强调发现和创造知识等等。新的课程体系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弹性的特点,注重学生个体的感知和体验在课程发展中的作用,鼓励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创造。根据这一原则,在开发高职课程时可以考虑建立由核心课程、相关课程、交叉课程组成的三维结构课程体系。核心课程由一些文化基础课以及学习某一专业最核心、最不可缺少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均包括理论和技能)构成。相关课程是指与专业联系比较紧密的一类课程,是专业不同方向的几组模块课程,是规定选修课。交叉课程是一种可向相关性专业拓展的课程,属完全选修课。这种三维结构的课程体系加强了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与沟通,以少而精的核心课程为中心,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教育教学教育教学论文,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总结报告 - 教育教学
《试论高职课程开发》相关文章

Copyright 学学看123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