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中,有学生反映出对DOS学习无兴趣,认为这部分内容“不象游戏那样好玩”。我送给他们一句话:“生活中 www.xxk123.com (www.xxk123.com)不只有糖和蜜,还有茶和咖啡。”糖和蜜吃得过多,就可能觉不出甜,甚至会感到苦,而茶和咖啡初尝时可能觉得苦,细品后却会体味出甘甜与清香。学习也是这样,贪图安逸舒适,是难以学到真本领的。对此,我要求学生“向追求安逸的思想挑战,增强学习能力。”与此同时,也提醒自己承担起对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所负有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课堂上,我与
学生间形成的良好的关系也培育了学生真正好学的风气。我号召学生成为“探索者”,要求学生在平等的师生关系面前展示他们的才能。学生能够获得轻松自在的感觉,能以通常习惯的方式展示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学习成绩的新标准取决于教师对他们尊重和信任的新标准。而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则取决于教师对他们尊重和信任的程度。
2.尊重学生的主体精神,培养主动性。
没有主动性,便无法充分挖掘潜在的创造力。教学过程中,我既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经常思考:学生的潜能怎样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他们学会学习了吗?计算机课作为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实践。上机实习时,我总是提出问题,让学生去解决。开始个别学生有畏难情绪,依赖性很强,希望老师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我故意不理他们,也不许相邻的学生帮忙,这些想“偷懒”的学生只好自己摸索,当他们自己最终解决了问题时,特别兴奋,有一种特殊的成就感,以后也就乐于主动探求解决问题的思路了。这样既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又启迪了学生创造的思维;既提高了学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志。有的学生在计算机学习阶段总结中说:“最大的收获就是通过基本的知识能自己摸索出别的知识与技巧。”我认为学生的这种收获,就是教师的最大收获!
三、注重因材施教,开发创造才能。
要使所有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尽可能地发展,必须“因材施教”。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早已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但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还难以完全做到“因材施教”。计算机的特点则决定了“因材施教”可以在计算机教学中很好地实行。我们的学生来自不同家庭,毕业于不同的小学,有的学生小学学过计算机课,有的家里有计算机;有的学生在市级竞赛中多次获得过一等奖,有的则从未接触过计算机。针对这种状况,我在讲课时先向学生提出:学过这部分内容的同学可以不听课,但要学会自学,把时间利用好,要借助已掌握一定程度的计算机能力的优势,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走在其他同学乃至老师的前面;没接触过计算机的同学不必心急,踏踏实实从头学起。上机实习时,我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不同特长安排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练习与实践,如让基础好的学生学习Basic语言,让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练习指法、输入汉字等等,并给予相应的指导,使他们分别得到提高。
怎样让学生去迎接学习上的挑战?怎样培养他们勇敢地去面对和熟悉一个复杂、令人迷惑不解、始终变幻的世界?思考着这些问题的同时,我深信: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育他们健康成长,比教给他们知识本身更重要。当学生个性得到发展、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健康成长以后,他们的创造力无疑会得到最充分的开发。
Tag:教育教学,教育教学论文,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总结报告 -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