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实施中指导的主要内容及其策略。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许多同学因缺乏科研知识和专业知识,在 www.xxk123.com (www.xxk123.com)活动过程中觉得无从着手或打不开思路。真正做的时候也存在着操作不规范、方法不科学或方法单一的问题。特别是高中学生,接受了九年的传统教育,学生习惯于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存在着许多思维定势。许多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受到挫折就心灰意冷,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这就要求教师在基础知识、科研方法、科研思维和心理素质等方面加强指导。在实施中的指导还要加强
针对性,围绕对中心问题的研究论证开展指导工作。
1、基础知识指导。包括科研基础知识指导、专业背景知识的介绍和学科知识的渗透。基础知识指导应着重于教会学生获取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开展研究的方法,最好不要把课题中所需的知识材料直接提供给学生。即使是你向学生推荐相关书籍,也不要把书籍直接给学生,而是指给他们获取这些书籍的主要途径。亦即我们教给学生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获取知识的本领,使其终生受益。
2、研究方法指导。包括常用科研方法介绍、资料收集和分类指导、科学性指导等。首先,应向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科研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类比法、案例分析法、社会调查法、数据统计法等。社会调查法中还有:抽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街头观察和采访、现状调查法、发展性调查法、相关性调查法、因果关系调查法等。应注意的是我们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多样的研究方法,还要学会选择最恰当的方法进行研究。特别要注意实施阶段与选题阶段研究方法的差异,以作不同的选择。如《太仓市机动车尾气污染研究》课题组,在选子课题时,主要采用街头观察和采访、现状调查法进行社会调查,以确定研究方向。进入实施阶段,则采用相关性调查法、因果关系调查法,围绕中心问题有针对性地搜集证据,并采用实验法进一步论证自己的结论。
在资料收集和分类的指导方面,我们在资料整理加工上对学生提出较高要求,如必须制作一份完整的资料目录,资料规格要统一,并按一定标准分类。特别是在实施阶段,更要对资料进行及时(至少一周一次)的整理和筛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这样便于资料的保管、查阅、分析提炼和查漏补缺。由于研究性学习注重学习过程,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因此我们也要求学生及时做好活动记录、感受和体验记录,作为最有价值的原始资料。如《青少年违法、犯罪研究》课题组指导学生做好“四卡”:“资料卡”、“灵感卡”、“体验卡”、“网络卡”。要求学生四卡随身带,利用“资料卡”规范记录有价值的信息,利用“灵感卡”随时捕捉转瞬即逝的灵感;利用“体验卡”,随时记录活动时的心路历程、收获与体验;利用“网络卡”(软盘)随时下载有价值的网上信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科学性指导要求学生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资料来源的可靠性:如要求学生对每份资料写出详细、可靠的信息来源;概念要在查阅辞典、百科全书后作出准确的界定等。②研究程序的科学性:如抽样调查时,要按一定的科学程序进行,尽量做到调查结果的客观。③结论的科学性:如分析推理要合理,结论要经得起推敲和检验等。
3、思维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科学创新的思维能力是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目标之一。数千年的文明史既铸就了富有民族特色的思维方式——优于形象、长于视觉、注重整体、擅长文学……,但也留下了沉重的思维包袱——封建性、保守性、盲目性、盲从性,且严格的形式分析和逻辑演绎、科学思维不发达。传统教育的思维训练也存在着许多误区:许多正规教育从小学开始,到大学,一直偏重于进行求同思维、演绎思维(遗憾的是,大多不是严格的、系统的演绎思维训练)、左脑思维、言语思维、协调性思维的训练,有的甚至是在进行教条式的、两极化(非黑即白)的思维训练。这种思维训练的直接后果是使许多学生思维刻板、盲从权威和教师、怕出错、怕冒险、过分追求确定性、缺乏创造性和想象力以及提问能力(在许多学校,学生提问少,提问角度单调,视野狭窄,回答问题的答案趋同)。此外,科学批判能力、综合创新能力和次协调思维能力也不高。因此,我们十分注重在研究学习过程中转变学生的传统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思维方式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在实施指导过程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先让学生尝试运用,然后是经常运用,最后是习惯运用一些科学创新的思维方法(如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类比思维、右脑思维、非言语思维、次协调思维、辩证思维)去思考解决问题。
Tag:教育教学,教育教学论文,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总结报告 -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