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未来,前景宽阔。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十一五”规划全面启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锣密鼓,重点项目建设如雨后春笋。困难和希望并存,挑战与机遇同在。我们必须抢抓机遇,以干克难,团结拼搏,迎接挑战,务实创新,突破发展,就一定会再创辉煌。
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构想
今后五年,是谱写新辉煌前所未有的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全局,以构建和谐___为目标,全面实施“生态立镇,产业富镇,旅游兴镇”发展战略。切实抓好主导产业,基础设施,绿色生态三大建设,保证农民纯收入、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绿色产业、新农村建设三个突破,努力建设___绿色生态经济强镇。
经济发展预期目标是:农业总产值、地方财政收入年递增10以上,人均纯收入年净增150元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计划生育率达96以上。
为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产业富镇
今后五年,农村经济要唱响“蚕桑、畜牧、茶叶”三台戏,实现突破发展。
一是实现蚕桑产业突破发展。积极发动群众抓住目前茧价上扬,市场旺销以及县委、政府提出的实施全县蚕桑产业化建设的机遇,大力发展蚕桑产业。
指导思想:立足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把蚕桑产业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突破口,确立蚕桑产业在发展中第一产业的战略主导地位,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东桑西移”战略的有利机遇。按照基地建设规模化,生产经营产业化,产业管理市场化的要求。[本文作者申明:仅提供给☆文秘公文网 www.xxk123.com!注:去掉中间符号在百度搜索第一个网站]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为目标。以蚕桑产业标准化为核心,突出优势区域,抓好基地建设。扶持龙头企业和蚕业合作经济组织,努力做大做强蚕桑产业。
奋斗目标:到“十一五”末,新建高标准密植桑园5000亩,桑园面积达到7000亩。建成蚕桑基地村6个,基地村年发种占全镇60%。方格簇推广使用率100%。培育养蚕10张以上大户200户,5—10张重点户800户,年发种量由20xx年2000张增至10000张,产茧量350吨。养蚕农收入由20xx年的180万元增长到800万元,蚕桑生产总产值达1500万元。努力实现“发种总量、产茧总量、蚕农收入、工业产值”四项指标翻两番目标,使蚕桑真正成为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工业扩张、富民强镇的支柱产业。
具体措施:
1、发展优质桑园。将汉江、公路沿线村组列为发展重点。规划上以点连片,以片连线,每点不少于30亩,每片50亩以上,100亩以上连片成线,每年计划发展高标准桑园1000亩。完成繁育桑苗1000万株,其中良种桑苗800万株,荆桑苗200万株。对现有老劣桑、荆桑进行品种改良,品种以305和402为主。
高效密植桑园是蚕桑产业突破发展的基础,要大建基地,建大基地,科学规划,适度加密,集中连片。镇村两级干部要带头抓点示范,镇科级领导每人每年抓点连片面积不少于100亩,其他镇村干部每人每年抓点连片面积不少于10亩,把抓点示范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要引导农民舍得拿出好田好地,舍得投入大力发展丰产密植桑园。要支持有头脑、善经营、会管理的能人大户进行规模经营,推进育苗产业化。同时不放松栽植田坎桑、地边桑,凡规模栽桑建园的按石泉县蚕桑基地建设扶持奖补办法进行奖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茧价和丝价的波动是非常正常的,一定要坚定不移、坚持不懈的抓发展,我们要有长远眼光,坚持做到低潮大发展,高潮大受益,决不能出现高潮栽桑、低潮挖树的现象。要形成铺天盖地栽桑,家家户户养蚕的产业发展格局。
2、发展养蚕大户。突出发展10张以上大户和5张以上重点户,计划培育10张以上大户200户,5张以上重点户800户,实行大户带动战略。积极推行小蚕共育、大棚养蚕等实用新技术,逐步改变“三三制”养蚕模式,实行多季养蚕,扩大生产总量。对年养蚕500张以上的村和10张以上的大户实行重奖。
3、大力发展桑枝食用菌栽培及蚕桑附属产品开发,延长蚕桑产业链条。到“十一五”末,发展桑枝食用菌50万袋,增收100万元。在莲花湖区___段,发展食用桑椹、观赏桑园5处300亩,拓展绿色旅游品牌。
4、加大科技推广普及力度。坚持把科技兴蚕作为蚕桑产业发展的关键措施,把提高蚕茧质量和蚕桑生产效益放在首位。全面改进和推广养蚕新技术,大力推广大棚养蚕、小蚕共育、省力化蚕台、方格簇蚕具、蚕病综合防治等技术。小蚕共育率达到65以上,省力化蚕台和方格簇为主的优良蚕具普及率达到85以上。突出抓好桑园管理和蚕病防治,提高兴桑养蚕水平。对镇村干部和蚕农进行技术培训,使他们都能够成为蚕桑生产的行家里手。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