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科研成果。全年共获省部级奖励18项,厅局级奖励29项。其中心内科“三位超声成像的方法学和临床应用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成为山东省卫生行业历史上获得的最高科研奖项。33项成果通过厅局级以上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20项,其中2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全年共发表论文725篇,论文数在全国医院中排名第20位。
3.不断加大对心血管内科实验室等临床和基础科研基地的投入,多次迎接国家科技部、教育部专家的考察、评估和检查,为今后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申报工作奠定了基础;完成卫生部耳鼻喉重点实验室与我院临床学科的整合工作。
4.药理基地共接收临床试验任务80余项,全年实到临床试验研究经费943.2万元。经过几年的运转,我院临床药理试验能力和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全国范围内创下了良好的声誉。
(五)医师培训工作
1.修订并完善了住院医师培训出科考核、住院医师工作职责等培训管理制度,加强了培训的过程管理,科学安排住院医师轮转工作。
2.组织61名临床医师参加期满转正考核,通过率达100%;组织63名完成一、二阶段轮转任务的住院医师参加统考,61名通过考核并获得了卫生部和山东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组织60余名住院医师参加了全省住院医师传染病防治知识及医院感染知识考试,合格率达100%。
3.申报并获得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试点基地。
4.完成了全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网络管理软件的研制和初试,完成了本年度全省1965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统考及合格证的注册与核发工作。
(六)药事管理工作
1.理顺药事管理体制,理清管理归属,形成了院药事委员会,药剂科、药品采购中心、药品管理办公室有效的工作体系。
2.落实抗生素三级管理体制和实施细则,实现科学、合理应用,实施宏观调控,对于用量异常的品种给予停药处理,每月对用量前10名的品种进行评估,实行首位淘汰。
3.增设门诊药房的发药窗口,设立了急诊药房。
4.降低药品收入占医院总收入的比例,解决群众“看病贵”问题,规定门诊处方一次不得超过300元,推行“全院调剂”、“同种药品集中配置”等先进方法,最大程度地实现了静脉药品资源共享。全年药品销售总额为4.04亿元,向患者让利近7000万元。
行政后勤建设
(一)综合行政管理工作
1.转变机关工作作风,认真落实首接负责制、岗位责任制等制度,转变机关工作作风,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为临床一线和患者提供了周到、贴心的服务。
2.对行政、后勤机关办公费用实行年度定量控制。
3.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十五”计划及20xx年远景目标》实施情况的基础上,制定了医院“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
(二)人事工作
1.制定了《选拔留用毕业生暂行办法》、《聘用专业技术人员暂行规定》、《关于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暂行规定》等7个规范性文件,形成了适应当前需要的完整的人事管理规章制度。2.提出了建设节约型医院的口号,对行政、后勤机关办公费用实行年度定量控制。
3.《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十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实施情况的基础上,制定了医院“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
(二)人事工作
1.制定了《选拔留用毕业生暂行办法》、《聘用专业技术人员暂行规定》、《关于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暂行规定》等7个规范性文件,形成了适应当前需要的完整的人事管理规章制度。
2.实施“人才兴院”战略,送出14名青年医师到院外做博士后研究,完成了院内职称晋升及各类聘任工作,组织了第二批著名专家、校聘关键岗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贴专家、泰山学者岗位等的申报、评审、考核等工作,耳鼻喉科成为“泰山学者”岗位;聘任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各2名。目前医院共有在职职工1727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正高职称者131人,副高职称者307人,中级职称者787人;现有省部级专家11名,享受政府特贴专家74人;博士生导师74人,硕士生导师195人。2005年新增职工31人,其中博士后1人,博士13人,硕士17人。
3.对工作急需的院外高级专业技术人员采用聘用制,对大中专毕业生采用合同制,逐步扩大实行人事代理制的范围;2005年评聘了26名院内高级技术职务人员;制定了合同制职工管理暂行规定,提高了合同制职工待遇,规范了管理程序;定编定岗,按需设岗,控制职工数量,建立了新型用人机制。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工作报告,工作报告范文,工作报告格式,总结报告 - 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