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社区两委坚持社会和经济效益并重,通过积极引进市场机制,鼓励驻辖区单位及个人以资金、房产、场地、设备、技术、信息、劳务等形式投入社区服务,联办、合办、独办社区经济实体,拓宽社区经营渠道,使之逐步走上市场化、社会化的发展道路。社区成立了由我为组长的社区实体经济建设工作小组,主抓社区创收工作。同时制定了工作思路和计划,进行了责任分解,确保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使社区实体经济运行工作得到落实。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例会,搜集点子、听取汇报,及时与上级党委、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沟通,解决出现的问题并主动与有意向的集体和个人联系,将工作落到实处。
通过努力,广场社区开办了馍馍加工店,组织社区下岗失业人员、低保户成立了包洁、劳务派遣服务队,两个经济实体全年收入突破了1万元。这些实体的运作,对加大社区投入,完善社区设施,培养社区自我发展能力,夯实各项创建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一是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优势租赁房屋办社区经济实体,采取与驻辖区单位“共驻共建、资源共享”的原则,解决了办公场所,改善了办公条件,利用原有的办公室场地,开办了馍馍加工店,加工店目前已形成规模,分加工车间、半成品车间和成品车间,社区年深入可达3000—3500元,同时还安置解决了社区下岗失业及低保人员4人。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二是社区党支部组织社区党员和社区内青壮年闲散人员及低保户建立了劳务派遣组织,固定的人员16人,由社区联系承包劳动、包洁包绿工作,社区积极与辖区单位联系,承包其劳动任务和河道包洁工作。通过这一工作的开展,与辖区单位达到了互惠互利的目的并切实解决了辖区一部分无业人员的就业问题,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社区的劳务派遣组织年收入可突破万元大关。
为了规范收入分配使用,促进社区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社区将社区经济的全部收入纳入街道财务管理体系,依法实行财务核算和财务监督,严格按照“三三制”比例进行分成,即三分之一用于社区经济积累,以增强发展后劲;三分之一用于开展社区建设,发展社区公益事业;三分之一用于社区干部报酬或奖励,调动社区干部工作积极性。通过这项制度的实施,有效提高了社区经济收入的使用效率,同时也为社区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打下了基础。
六是扎实认真完成其他各项工作任务。
一是完成平安家庭创建工作,创建率达到97%,平安单位创建率达到95%;召开低保工作会议2次,低保座谈会1次。年内调整低保户5户。
二是扎实认真实施了党建带团建、工建、妇建工作,有力的推动和提升了社区团建、工建、妇建工作,使社区工、青、妇工作再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高度重视社区老干部工作,成立了专门机构,认真开展老干部服务工作。
三是精心部署,有序开展人大代表选举工作。自市七届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工作启动以来,广场社区在党支部领导下,按照市委、人大对选举工作的要求,精心部署,确保换届选举工作有序展开,圆满完成。
四是带领社区努力构建环境卫生保洁网络。针对社区位于城乡结合部,辖区面积大、河道、背街小巷多的实际,广场社区党支部抓住问题的关键,以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为突破口,以开展卫生保洁工作为重点,充分调动驻辖区单位及居民群众参与卫生保洁工作,形成合力,目前已完成辖区环境卫生保洁网络的构建,做到了任务明确,责任到人。
二、着力强化学习,努力提高驾驭工作的能力,提升为民服务的水平。
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六总全会精神和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系统的学习了党章、胡锦涛同志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带领社区党支部党员进一步巩固先进性教育取得的成效,认真落实先进性教育制订的各类长效机制,加强社区党支部建设,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20xx年度,在学习中,完成3万余字的读书笔记,撰写心得体会20篇,结合工作实际,撰写党建论文6篇,撰写上报信息60篇。
20xx年度,我参加了市委组织部第1期乡科级理论研讨班的学习和市组织部举办的第三期十七大精神培训班的学习。
三、严格执行党廉“一岗双责”要求,切实履行党廉第一责任人职责,坚持廉洁从政。
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围绕街道社区建设、服务工作,团结和带领支部党员及社区工作人员,切实履行党廉“一岗双责”要求和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坚持廉洁从政,狠抓作风建设,认真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工和纪律和群众工作纪律,以积极、务实的精神,较好的完成了本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