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老城改造的对策与措施
近年来,各地经验反复证明,旧城改造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紧扣重点,协调各方,真抓实干,不遗余力抓好老城改造工作,逐步解决老城区存在的 “功能布局混乱、城区交通拥堵、消防隐患很大、公共设施缺乏、居住环境较差”等方面问题,努力将老城建设成为一个“生态、和谐、休闲、宜居”的县城组成区。
1、科学编制规划。编制好规划是实施老城改造的基本前提,现在看来,老城区原有的规划离旧城改造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应尽快委托有关设计单位编制老城区块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局部区块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老城区有关规划时要注意“理念、定位、模式、原则”等几个方面的问题。所谓“理念”问题就是指改造规划应坚持“特色与文化”的理念,把石头文化、黄帝文化融入到老城各类建筑单体中去展现独特的城市风貌,赋予老城强烈的城市识别感,从而吸引外地游客驻足、流连、消费;所谓“定位”问题就是指改造规划应将老城定位为“石城、古镇”,与新城区现代都市风格形成强烈反差,充分挖掘黄帝文化丰富内涵,巧妙运用古典文化风格,建设各类“石街、石桥、石墙、石房”等等,将老城区改造提升为“石城景点”成为我县旅游景点的一个重要有机组成部分。部分建筑考虑到石材隔热效果差、体积笨重、成本较高等问题,可采用碎石成粉进行喷浆,以达到石材墙面(立面)的综合效果;所谓“模式”问题是指改造规划应让老城按照“旧城复兴”的模式进行改造。“旧城复兴”模式介于全拆与全保之间、有拆有保,根据旧城建筑风格、地方特色、场景节点,结合风景旅游进行的保护性开发,激发旧城活力。所谓“原则”问题是指改造规划应明确“改造为主,保护为辅;疏散为主,居住为辅;市场为主,政府为辅”三大原则。老城改造应重点打通旧城区交通路网,确保城内交通流迅速疏散和城外旅游车辆顺利入城;适度建设特色石头酒家、石头客栈,恢复复兴街、胜利街等古街韵味;建设大型旅游购物集散中心和各类休闲娱乐中心;建设黄帝文化主题公园,引水入城,丰富老城区旅游资源;把至今保存还较为完整的乐锦草堂、高门有庆、侍郎古第等四合院改造为特色客栈,紧扣旅游产业做深做透文章。
老城改造项目分期实施建议表
时间
改造项目
建设目标
十
一
五
期
间
寺后路、寺后桥
完成建设
朝晖路、朝晖桥
完成建设
吏隐山
休闲
常青园(原大会堂)
公园、健身
原实验中学
旅游服务
启动区块改造
旅游服务基地
远
期
东门片改造
旅游、商业服务
复兴街改造
旅游、商业服务
水南片改造
旅游、商业服务
2、调整功能布局。老城区特别是核心区域应逐步把行政办公功能转换出来,把常住人口疏散出来,逐步弱化老城区的“行政办公、居民住宅、低段教育、医疗卫生”等功能。在新城区规划建设一幢新行政中心楼,将分布在老城区的大部分行政机关事业单位搬迁到新区;将实验幼儿园、实验小学搬迁到新城区,实验小学的教育资源用于初中或高中段教育,弱化低段教育1+2=3的人气集聚功能;将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合二为一迁建至新城区,降低管理成本,改善工作条件,增强竞争实力;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要加快搬迁步伐,为集聚新区人气创造积极条件。规划建设部门要加强对老城区功能转换后部分建筑物再利用问题的研究,利用疏导出来的城市空间,建设各类旅游服务项目,逐步把老城改造成为特色旅游景点(云南有石林,**有石城)。近期应以原实验中学为核心的区块改造启动为主,逐步推进东门片、水南片、复兴街一带的旅游商业改造,分期实现老城区旅游商业功能集聚。
3、完善交通路网。为疏散老城交通流,解决老城区交通瓶颈制约,完善老城与外部区块的交通联系,应拓展延伸大桥北路-大桥南路、鼎湖路及寺后路等,保证老城区与新区、七里综合区和东渡工业区方向各有一条或两条干路联系;老城区核心区道路不宜拓宽,应通过建设溪南干路、南塘路、缙中路、文教路等,构建核心区外围交通环。通过打通外部交通网和内部交通环,确保老城区内部道路与对外联系道路的畅通,老城中心的交通流能顺畅疏散到外围干路。应加快建设朝晖桥、寺后桥,连通好溪两岸,迅速将老城好溪以北的交通流疏散开。在核心区外围应完善配建停车场,大型宾馆、公建服务项目可充分利用地下空间配套建设停车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