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教师的教育方法亟待改善,尤其针对“差生”,缺少有效的手段和办法。
在问卷中,学生反映老师要“多与学生交流互动”、“老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不能完全按老师所想的去做,这样更利于我们发散性发展”、“老师管不住差生,思想有问题的学生 www.xxk123.com (www.xxk123.com),处罚力度不够严!”、“个别老师对待学生,大呼小叫,有失身份,会让很多人觉得,不可接近,很不自然”等。
在座谈会和个别访谈中,我们也发现,部分教师面对调皮捣蛋的“差生”缺少方法,表示课堂纪律难以维护,在希望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强烈责任感和学生厌学、习惯差的现实情况之间备受煎熬。对于学生的“差”,教师之间几乎达成了“共识”。
5、师资培养的制度、机制建设亟待完善。
从调研数据可以看出,虽然学校总体发展计划中考虑了教师的发展,也为教师提供了学历进修、国家和省级培训、外出考察的发展机会,但是仍旧有比例不小的教师对学校的这类培养制度和机制不满意。
四、思考与对策
1、问题的成因思考
(1)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瓶颈,生源数量、质量的下降。
近年来基础教育的优势非常突出,学生入学可以选择的范围也比较大。同时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生源数量也在逐年下降。进入职校的学生真正希望发展“职业”的并不多,往往是经过层层筛选以后剩下的“差生”。长期面对这样的学生,加速了教师群体的职业倦怠。
(2)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负面看法。
职业学校在社会看来就是上不了高中的孩子进的学校,聚集了“差生”,“好学生”进去都会被“带坏”。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职业学校教师对自己的职业认同受到不良影响,对自己专业发展的要求也容易放松。
(3)市场运作条件下专业的不稳定性。
在生源少的情况下,学校需要争取到更多的生源才能生存。因此必须关注市场杠杆的调节作用。为此,学校开设的专业往往难以稳定。专业的不断变化,也导致了教师在调整自己的专业方向产生犹豫和困难。在问到教师是否愿意根据学校的专业设置调整自己的专业方向时,就有不少教师表示不置可否。
(4)对教师的培养措施和力度不够,制度规范不能完全发挥作用。
学校专业分散和专业人数的多变,造成了学校制度和规范的适应性不够,针对性不强,因此而产生了希望进一步发展的教师认为学校提供的培养措施和力度还不够;不愿意进一步发展的教师也没有因为制度和规范的存在而提高进修的积极性。
(5)职业倦怠的产生。
职业倦怠在各种职业群体中都会产生,并且也具有其规律。除了客观因素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加速作用外,从学校教师群体的整体结构和发展规律中也可以看出。有专家对教师的专业发展阶段做了划分,认为教师在职业受挫阶段(职业满意度下降,专业生涯中期)和稳定、停滞阶段(做份内的工作,满足于教师的基本要求)最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而我校的教师群体中,35周岁以上教师占教师群体的一半以上,还有20余位将要退休,基本上都处于执业发展的受挫阶段和稳定停滞阶段。
(6)缺少横向、纵向沟通提高的渠道。
职业学校的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多是一人兼一门课,无法组成校内的教研组,同时由于专业设置的特殊性,市级层面的活动较少,并且也没有完全形成机制。这造成了教师缺少横向、纵向沟通提高的渠道,对自己在该类专业教师群体中的定位和发展目标的确定带来了困难。
2、对策
(1)依托职教集团的发展,搭建校企合作的平台,沟通校企合作的渠道,形成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学校抓住契机,以此作为学校专业发展的支撑,并形成良性循环以促进学校生源数量和质量的改变,更贴近职业学校的办学宗旨。
(2)调整师资队伍建设计划、规范。对原有师资队伍建设的计划、规范等进行梳理和调整,使之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为教师制定专业发展规划。
(3)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做好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职业心理和心态,鼓励动员教师把自身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结合起来,统一思想,共同奋斗。
(4)加大对学校的宣传力度,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契机,向社会宣传职业学校的办学功能,吸引更多有识之士参与学校的建设,吸引更多有志踏上“职业”道路的学生进入学校学习。通过长期的氛围营造扭转社会对职业教育的不良看法和认识。
(5)搭建沟通平台。通过为教师提供经常化制度化的继续教育、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等方法,为教师搭建更多的沟通和提高的平台,有效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专业素养,从而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Tag:调研报告,调研报告范文,调研报告怎么写,总结报告 - 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