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开发省市县共享的业务平台
开发省市县共享的业务平台,该平台能够实时显示地面自动站、天气雷达、卫星等各种观测资料、各种数值预报产品、省市县级预报产品及省台指导预报等。
对现行业务中的各业务制作系统进行归类整理,衔接到统一的平台上来。(已在省局立项,目前完成省市县共享业务平台开发实施方案待论证)
(三)完善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警系统
对致洪暴雨、冰雹、雷暴大风、雷电等灾害性天气发生的物理量场特征进行总结,提炼灾害性天气发生的关键物理量特征指标,同时,基于多普勒雷达、地面自动站等总结此类灾害性天气发生的临近预警指标,对国家级短时临近预报系统进行本地化。通过人机交互实现灾害性天气的最终识别和预警,建立基于gis的省-市-县灾害性天气临近预警联防系统。(已在省局立项)
(四)加大预报员队伍的建设力度
建设预报员人才队伍,是一个长期的的过程。首先加强预报员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充实队伍数量;其次提高预报员的预报能力;第三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和激励机制。
1、加强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充实队伍数量
加强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目前,突发性天气事件越来越多,其造成的灾害越来越重,社会对天气预报的需求和要求越来越高。工作在预报第一线的各级预报员面临着巨大的责任和重大的压力。预报工作量较大,人数较少,待遇也不比其他岗位高。部分预报人员思想较浮躁,怠于工作。在人员数量无法迅速增加的前提下,加强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必须使他们具有奉献精神,充分挖掘现有预报员个人潜能。
尽快充实预报员队伍。每年要引进一定数量预报员,人员充足了,预报员就会有足够的时间去总结和研究,而不是仅仅疲于值班应付。也可以从市级气象单位引进优秀的预报员人才。同时要保持预报员队伍稳定。因为部门业务性质,长期以来一直有气象台出干部,领导多来自预报员的现象。一方面说明了天气预报工作的重要,另方面不利于预报员人才队伍的可持续发展。一名有经验的预报员需要十年的磨练,“经验”来自于勤奋和长期的积累,减少优秀的预报人员从事管理岗位的人数
2、加强预报过程的总结,提高预报能力。中国工程院院士丁一汇认为:“天气预报过程的分析检验十分重要。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天气预报的分析检验过程十分重要,每分析好一个个例,都能够增长很多知识。只有坚持不断地对天气预报过程进行总结,进行分析检验,我们的天气预报准确率才能够提高”。
将对灾害性天气过程的总结分析化为预报员的自觉行动。一是要坚决响应中国气象局提出的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的总结上报举措;二是要坚持已制定的每月天气过程总结制度,每个预报员每月必须对值班的一次过程在科里进行总结交流,使预报员从大量失败的(或预报不完美的)个例中找到失败的原因;三是有计划地组织预报员进行大量天气个例积累和分析,分析天气产生的机理,寻找各种气象资料在本次过程中的表现,凝练预报指标,并集中进行交流。四是加强省市预报技术交流与研讨,尽管对重大灾害性天气事后通过视频会商系统进行预报技术总结,由于时间限制只能个别市台发言,并且不能就具体问题进行讨论,所以应增加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3、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和激励机制
预报质量考核和目标考核是个指挥棒,考核什么项目,什么项目就会受到重视。目前我省温度预报准确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过去不重视温度预报造成的。过去目标考核仅考核降水、高温和低温,因此造成了预报员重降水、轻温度的思想,主要重视降水预报和暴雨预报,对温度、大风或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重视程度不够。雾、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和海上风的预报也是如此。因此,建议对温度、海上风和一些灾害性天气的预报质量考核,并将预报质量考核成绩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中,以此引起预报员和管理部门的重视。
建立完善激励机制。目前我省预报员少、工作任务繁重、待遇与公务员差距较大、夜班费低的现实,严重影响预报员的积极性,这个问题应引起重视,要建立奖罚机制,预报好进行奖励,不好适当处罚,从政策上进行引导。
Tag:调研报告,调研报告范文,调研报告怎么写,总结报告 - 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