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工作体会
一是领导重视,摆上位置是形成两新妇女组织建设的工
作合力。党的领导、政府的支持是搞好两新妇女组织建设的根本保证。两新组织中的妇女组织建设得到了市委的高度重视,纳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总体规划,形成了以党建带妇建、妇建服务党建的工作格局。
二是围绕中心,服务经济是形成促进两新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加强两新组织中的妇女组织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两新组织的迅速发展,因此,两新妇女组织建设工作思路的确定必须始终围绕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大目标,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群众优势,善于通过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积极营造与企业发展协调统一的企业文化氛围,努力从源头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充分调动她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团结和凝聚广大女职工推动两新组织的发展,推进党的方针政策在两新组织中的贯彻落实。
三是尊重实践,因地制宜是形成两新妇女组织建设的创新力。在两新组织中的妇女组织建设中,按照“哪里有妇女哪里就有妇女组织”的宗旨,提出了因地制宜、因企制宜、成熟一家发展一家的工作要求,鼓励基层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对基层创造的新鲜经验和特色做法及时加以总结推广。
四、存在的问题
在“两新”组织中建立妇女组织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许多困难和新问题。
一是组建工作有一定难度。部分“两新”组织对妇女组织的工作理念及其职能发挥作用认识不够,担心建立妇女组织会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管理,所以不愿意建立妇女组织。
二是管理工作比较松散。“两新”组织女职工的管理,关键难在“流动”二字。调查显示,大部分“两新”组织中,除了中层干部外,很多员工工作时间不固定、跳槽、季节工等现象比较普遍,加之“两新”组织用人制度灵活,双向选择和优胜劣汰机制使人员进出相当频繁,女职工的权益保护和义务难以得到实现。
三是企业效益变化较大。有的企业效益好的时候,建立了妇女组织,几年下来,由于经营管理不善,破产或者兼并,妇女组织也就不复存在。如清华药业、军凤搬家公司等。四是搭建活动平台少,凝聚力不够。有的企业想成立妇女组织,即使没有成立,也开展了妇女工作,各级妇联组织缺乏联系与沟通,创建活动平台的机会少,致使无法提高妇女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五、思考建议
在新经济、新社会组织中推进妇女组织建设,进一步夯实妇女组织基础,是新形势下妇联做好党的妇女群众工作的需要,也是妇联参与经济社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建议:
(一)具体指导。从我市两新组织的现状来看,规模以上两新组织集聚了大量社会精英分子,构成新的社会阶层,是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人才力量。各级妇联要主动融入,具体指导、搭建平台、培养人才。一是以经营管理者、技术技能人才、技术创业者、党务工作者为重点对象,建立两新组织女性人才信息库,尽快掌握一批政治思想过硬、有培养前途的女员工,进一步拓宽培养和选拔两新组织妇女组织负责人及骨干的视野。二是开展妇女组织负责人培训教育,提高群众工作的能力与水平。两新组织中的妇女组织负责人,全部是企业技术或管理骨干,兼职妇女工作的热情高,但相对欠缺组织、引导与服务女员工的能力。因此,要组织开展负责人培训教育,提高她们的政治思想素养,灌输妇女工作理念与方法,并将妇委会负责人与“巾帼文明岗”负责人捆绑培训,提高责任意识,更好地发挥她们的聪明才智,突破基层妇女工作人力缺乏的瓶颈,延伸妇联工作手臂。三是提高女工参政议政比例,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实践证明,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任务和新形势下,推进和扩大妇女参政议政,是发展之要、发展之需、发展之策。要夯实两新组织中的妇女组织基础,落实妇女代表联系制,充分发挥代表联系妇女、代表妇女、宣传妇女、服务妇女的作用。要深入工作生产一线发现、培养、推荐优秀女员工,不断扩大女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逐步改善两新组织妇女组织基础薄弱、妇女干部素质参差不齐等现状。
(二)规范管理。建立健全与两新组织实际情况相符合的妇女工作管理机制与运作模式,对提高妇女工作组织管理水平,减少劳资纠纷与内部矛盾,调动广大女职工的积极性,促进两新组织创新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一是建立沟通型工作机制。两新组织作为市场主体,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在两新组织开展妇女工作与开展执法监督截然不同,在依法组建妇女组织的基础上,必须树立平等协商观念,充分调动与发挥企业女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尊重企业妇女工作骨干的智慧与劳动,实现既支持她们有效开展妇女工作,又促进企业女性成才和企业文化发展进步的共赢。二是建立开放式的组织形态。针对两新组织女工彼此之间缺乏交流的状况,要指导两新组织中的妇女组织,结合企业实际,建立开放式的妇女组织形态,如以兴趣为纽带的松散型俱乐部、以自助互助为目的的女工服务社团等,为广大女员工结交朋友、交流思想、互助自助、提升素质构筑基础平台,妇联组织则通过联系、凝聚组织负责人,加强对女性团体的政治领导与业务指导。三是采取参与式的活动方式。两新组织因资本性质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经营管理理念,出现多元的企业文化,对妇女工作的活动方式表现出不同的参与热情。必须要深入调查,结合两新组织需要,采取形式多样、吸引力强、受众面广的宣传活动,在活动中传播党的方针政策和女性“四自”、“四有”精神,渗透影响女工价值观和人生观,自觉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参与经济社会发展与共享改革成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