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各乡镇卫生院模式,根据财力,分别对待,最好能解决基础医疗医务人员待遇,稳定队伍,防范医疗风险,建立有特色的农村卫生工作。
(三)进一步加强城乡卫生统筹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农村卫生工作,强化城乡卫生统筹发展,开展“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部署部管医院支援西部地区农村卫生项目”,“西部人才培养项目”,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医院,收到很好效果,农村卫生院硬件建设、人员素质、技术水平得到明显改善。城乡卫生统筹发展、新的医疗模式渐露头角。特别是“师带徒”活动更加丰富了内涵,建立了培养农村卫生人才的新模式,和谐了上下级医院关系,实现农村卫生管理一体化,信息共享一体化,医疗服务一体化新模式。
(四)充实和优化农村卫生队伍人才结构。
农村卫生因体制、编制、机制等原因,农村卫生人才严重缺乏,充实和优化农村卫生人才涉及方方面面,打造农村卫生人才刻不容缓,可采取一是现有农村卫生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在岗学习短期培训;二是整合调配现有农村卫生人员,充实和优化不合理状况;三是进一步开展城市医院支援农村卫生院,完善与落实“师带徒”工作;四是鼓励卫生技术人员到基层工作,待遇从优,理顺新进人员编制、经费。
(五)夯实开展“新农合”工作
“新农合”开展,促进了农村卫生发展,引导了农民健康消费意识,转变了滞后的卫生消费观念,很大程度上了缓解了农民看病贵的问题,农村卫生院、村卫生所形象、业务收入明显好转,但个别农民对“新农合”认知度、信任度、满意度不高,新农合主动筹资积极性不高,服务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服务行为、服务观念还需进一步转变。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讲深讲透新农合政策,做到家喻户晓。必须进一步完善补偿机制,让农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必须进一步强化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必须进一步加强各单位协调配合,引导农民自愿筹资,促进新农合工作越来越好。
(六)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建设,促进爱国卫生工作
近年来,“非典”,“猪链球菌病”、“禽流感”疫情,反映了农村公共卫生的空白,严重影响了农民生产生活,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建设,改进落后的卫生状况迫在眉睫,可采取一是健全农民健康教育机制,培养农民群众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文明的生活方式。开展“艾滋病”、结核病、地方病等综合防治方面的宣传教育,促进爱国卫生工作。二是抓好疫情网络建设与畅通;三是建立有效的农村公共卫生应急队伍;四是加强农村公共卫生监督检查力度;五是建立农民健康档案,特别是需要政府转变观念,加大对农村公共卫生投入,经费落实,让从事农村公共卫生人员与城市公共卫生人员一样吃“皇粮”。
(七)建立农村卫生管理与核算体系
目前,农村卫生工作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农村卫生经费投入逐年增加,如何运用和发挥作用,建立健全农村卫生管理与核算体系非常重要,这样可以减少政府投入的不稳定性。避免政府投入不足或产生高投入,低效益的问题,督导农村医疗机构经费运用合理,避免减去旧债又添新债,还需要认真选好农村医疗机构领头人,落实院长目标任期责任制,建立和培养良好的干部任用制度,确保农村卫生工作良性发展。
(八)健全农村卫生机构与人员保障体制
解决农村卫生服务滞后,必须有效建立健全农村卫生机构与人员保障体制。一是强化政府卫生投入,二是大力提倡全员参与,三是加强自身建设。尽早健全农村卫生机构完成基本卫生服务的工作经费和人员基本生活保障、健全农村卫生人员养老保障、农村卫生人员医疗保障、农村卫生机构良好职业环境和抗风险保障。
党的十七大描绘了国家发展蓝图,指明了卫生事业发展方向,农村卫生工作将得到更加重视,农村卫生工作一定会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 《中国医院法治》20xx年第4期
2 20xx年中国卫生调查
3 20xx年11月6日山峡都市报登载《中国卫生总费用流向调查》
4 三峡中心医院李庆平20xx年7月24日《加快城乡卫生统筹协调发展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