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种经济体制并存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人们的利益诉求呈现多样性。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成为人们一种合理的要求,讲求经济效益成了管理者追求的
www.xxk123.com
(www.xxk123.com)一项重要指标。一部分医务人员的价值观发生了变化,出现重经济轻医德的倾向。行政主管部门虽然也相当重视医德医风教育,但教育手段不能适应变化了的情况,仍然沿用说教式的教育方法,或采取“一票否决”等形式主义管理方式,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能持之以恒的制度建设,使本属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工作,变成突击性的运动化形式,时抓时停,结果不但收效不大,甚
至产生抵触情绪或不如实上报情况的现象。
四、建议:
1、加快改革步伐,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医疗卫生体制。
民意调查显示,老年人群及低收入人群担心在医改中把医院推向市场后将会显著加重他们的经济负担,反对意见颇多;其他人群则表示医院应该走向市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发生了重大变化,各种需求呈现多样化,一方面高收入阶层“绿色健康消费”需求明显增加;另一方面“弱势群体”仍徘徊在寻求基本生活和基本医疗保障水平上。这为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分类经营管理提供了必需的社会条件。医疗卫生机构为社会提供多层次的健康保障服务,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我国推行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环境下,医疗卫生体制应当适应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需要,作出相应的改革。近年我市实行医保制度的改革、医疗单位分类管理和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为全面推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创造了很好的条件。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医疗卫生机构的性质定位,以及与之配套的相关制度设计,以确立医疗单位在市场经济中的“科学合理的经营”地位。医疗卫生部门是以保障广大人民健康为宗旨的社会公共服务行业。国家对于公共卫生的监控、疾病预防及基本医疗服务应当承担主体责任,列入政府工作规划及公共财政支出计划,提供与经济发展相匹配的经常性资金保障,使其成为真正的非营利性公益事业单位,集中精力做好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以外的其他医疗卫生服务部门及项目,应改行市场化经营,允许国家、集体、民营或外资多种投资主体,在符合医疗卫生机构准入条件的前提下,以独资或合资形式经营,竞争发展。政府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在资质认证、服务范围、质量标准、价格和税收管理等方面制定相应的规则并实施有效的监管。
2、加大对基层以及乡村医疗机构的扶持力度。
建立城市新型卫生服务体系,是适应我市经济建设迅速发展和人民对健康需求日益提高的迫切需要,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医疗制度改革的重要配套措施。政府已注意到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速度,并加大了投入的力度。但要全面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除了增加投入之外,更重要的是要用改革创新的新思维,重组整合现有的资源,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政府主管部门要按国务院的要求,结合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制定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规划和相关的标准,全市统一标准和要求,分步分乡达标完成,力争在三五年内构建起可靠的公共卫生保障网络。
此外,政府主管部门要制定相关规定简化双向转诊手续,合理分流病人,真正做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最大限度地发挥我市整体医疗资源效益,有效地降低医疗成本。同时,制定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准入制度,并运用竞争上岗、实绩考察、末位淘汰等形式,加大管理力度,提高服务水准,增进群众对社乡卫生服务站的信任度。
3、理顺药品流通渠道,纠正医药购销中的不正之风。
政府要下大决心从机制上切断药品购销中不正之风的源头。要降低虚高的药价,必须对药品流通环节进行宏观控制,并从药品生产审批的源头抓起,由卫生、药监、物价等部门共同实施。重点加强对新特药品和外来药品进入市场的管理。一要加大药品定价的透明度,规定合理的利润空间,严禁抬高药价;二要规范药品的流通渠道,减少不必要的流通环节;三要扩大药品公开招标范围,严厉惩处经销商联手抬高药品标价的行为;四要禁止医疗行政机构、医院非相关部门的公职人员与药厂、经销商、医药代表的联系,对因违规而获得利益者应给予严厉处罚。此外,要积极实行药品单独核算制度,对公立医疗机构内部的药品进货、库存、销售、利润等情况实行计算机联网管理,加强外部监督。
4、改进思想教育方式,不断提升医德医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