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对策建议
(一)优化布局,按照市场要求加大种植结构调整。一是发挥优势,调整优化设施农业生产布局。川区以发展高效设施农业为主,以外销为主。山区鼓励经济、技术、劳动力等条件较好的农户先期发展设施农业,再辐射带动周边农户,逐步推进。二是突出特色,调整优化品种结构。依托市场,进一步优化品种布局,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品牌和拳头产品。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以番茄为主打产品,大中棚、小拱棚蔬菜生产以番茄、辣椒、黄瓜、西瓜为主打产品。三是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形式的设施栽培。在利通区、青铜峡等生产基础好、技术水平高、产品销路稳定的地区,以日光温室蔬菜、园艺为主,提高建设标准,提高设施装备水平;在盐同红等生产条件和经济基础较差的地区,选择发展成本低、投入少的大中棚、小拱棚设施栽培形式,实行梯次发展,逐步提高设施标准。
(二)依靠科技,促进设施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一是改善生产条件,提高设施装备水平。加强设施的标准化建设,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提高温室外覆盖、内覆盖与遮阳网揭放的机械化操作水平。二是强化设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新型设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优化人员结构,保证推广经费,增强服务能力。根据各县(市、区)的产业特点,研究成立设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积极探索设施农业技术推广的多元化组织形式。三是加强科技自主创新和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力度。大力推广节水灌溉、工厂化育苗、阴阳棚日光温室、热风炉、嫁接、生物防治、组织培养等高新技术。改变传统单一的蔬菜种植模式,实现多茬次、多品种、立体式、反季节、延时令栽培。四是加强品牌培育。依据自然地理和品种优势,打造地方特色品种,提高产品的深加工能力,加大宣传和推介力度,打造地方品牌。五是强化农民技术培训工作。与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和“百万农民培训工程”紧密结合,采取多种形式,切实提高农民对设施蔬菜、果树栽培技术的认识和应用能力,充分发挥农民技术员和科技示范户的作用,带动农民应用各项新技术,提高栽培管理水平,做到棚棚都有“明白人”。六是发挥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各县市在制定和实施设施农业发展规划中,加快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组织园区内农户组成生产、销售合作组织,实行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生产和销售。
(三)建立健全设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一是建立健全生产技术和质量标准体系。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针对我市发展设施农业的主导品种和产品,加快制定无公害和绿色设施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和质量、加工、包装、运销标准,依据国家和自治区相关标准加大认证和监督管理,实现设施农产品生产、检测、运销的标准化、规范化。二是加强设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实行定点定期检测、监控,加强对番茄、辣椒、茄子、黄瓜、韭菜等产品农药残留的检测、监管,突出抓好集中产地的瓜果、蔬菜农药残留量监控。引导支持无公害瓜果、蔬菜生产基地在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城市社区设立无公害瓜果、蔬菜专营区和连锁店,全面推行市场准入制度。三是加强农药等投入品的监督管理。加大农药市场的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违禁农业投入品的行为,坚决取缔非法生产、销售违禁投入品的经营单位和摊点,从源头上杜绝违禁农业投入品的滥用;对高毒、高残留农药实行定点经营,并建立销售台账制度,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四)加强市场体系和中介服务组织建设。一是加强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在设施蔬菜集中产区,按照“优化布局,完善设施,提高功能”的原则,搞好规划布局,建设产地批发市场。鼓励、支持企业和社会资本投资市场建设,建立市场化运行管理机制,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二是扶持壮大果菜龙头企业。支持企业建立基地、进行技术改造、创建品牌、新产品研发等,促其做大做强。重视对流通企业的扶持,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壮大一批瓜果、蔬菜龙头企业,增强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三是培育发展中介服务组织。以生产、销售为纽带,以产销大户、农民经纪人为龙头,扶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发挥其信息交流、技术指导、市场销售的优势和作用。鼓励支持各种中介服务组织与农民签订订单,帮助农民搞活流通。四是努力扩大蔬菜、瓜果出口。依托出口骨干企业,引进国外优良品种、生产技术和质量标准,建设蔬菜、瓜果出口生产基地,开拓蔬菜、瓜果国际市场,扩大出口。
Tag:调研报告,调研报告范文,调研报告怎么写,总结报告 - 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