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石材产业集群离而不远,通过红水河、县道、省道、国道互相连结,将县境内的大塘镇、思练镇、安东乡、果遂乡、新圩乡、红渡镇、城关镇7个乡镇连成石材加工产业带。“黄金水道”大理石产业带的形成,为我县打造广西乃至华南地区重要的石材加工、贸易、展示、物流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黄金水道”大理石产业带招商工作
(一)“黄金水道”大理石产业带招商面临的问题
一是经费不足。招商是一个专门花钱的工作,而我县是广西国定的28个贫困县之一,县域经济薄弱,财政捉襟见肘,属“吃饭”财政,经费问题是我县石材产业招商面临的基本问题。由于缺少经费,致使石材产业招商的很多工作无法有效开展。
二是资源不清。历年来对石材资源勘查的经费投入很少,石材资源勘查资料严重缺失,给石材产业招商造成很大影响,无法向客商提供完整的项目资料。
三是政策不明。我县尚未出台明确的石材产业发展政策的规范性文件。
四是物流不畅。据笔者到大塘镇的部分石材厂调查,物流问题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如大塘镇石材企业反映向柳铁分局调用标箱的难度大,价格倚高,该镇石材厂家调用标箱的价格从未低于1850元/箱,并且一箱难求,调用一个标箱需要请客送礼,还要给司机200-300元的好处费。而贺州、灌阳等市县调用标箱的价格为600-800元/箱,且公路运距为大塘至柳江编组站的2-3倍。可见我县的物流成本偏高,是制约我县石材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因素。
五是行业管理不足。我县未设石材产业专门管理机构,招商部门完成前期招商工作后,无专门机构承接项目、组织实施。
(二)“黄金水道”大理石产业带招商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
为加快“黄金水道”大理石产业带建设,明确“黄金水道”大理石产业带招商方向,拟以“黄金水道”大理石产业带建设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作为“黄金水道”大理石产业带招商工作的指针。
“黄金水道”大理石产业带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和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以建设成为广西乃至华南地区重要的石材加工、交易、展示、物流基地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发展石材产业集群为重点,以招商引资纽带,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立足资源优势,依靠科技进步,将采矿、加工、贸易、开发、保护有机结合,实现科工贸一体化的新型石材工业。通过政府管理与引导,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大力发展石材产业集群,培育忻城石材知名品牌,建设“黄金水道”大理石产业带,融入西江经济带的国家级经济战略。
“黄金水道”大理石产业带的发展思路:在科学分析我县石材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强化政府机构管理与服务意识,通过积极地运用经济杠杆、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合理开发石材矿产资源,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科工贸产业一体化程度高的大型企业,从高起点、高标准发展石材产业。坚持开发与治理并举,从宏观指导、适度开发、逐步规范等工作要素入手,创建石材产业集群和“黄金水道”大理石产业带;引导、鼓励石材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促进石材产业的结构优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黄金水道”大理石产业带招商要求和方向
石材资源是我县宝贵的优势资源,“黄金水道”大理石产业带招商以优势资源做文章,面向石材产业发达地区,立足产业大招商,招大商,招好商。
一是把石材产业发展提高到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地位。县委、县政府要成立石材产业开发工作的专门机构。如贺州市设市石材产业领导小组、山东省莱州市设石材产业发展局、福建省福鼎市设石材行业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罗源县设石材业综合管理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等。抓紧制定石材产业发展战略,编制石材产业可持续发展规划,发展石材加工贸易一体化的产业集群,确立“一块石”的支柱产业地位。开发石材资源,做大做强石材产业,通过3-5年的努力把我县打造成广西和华南地区区域石材加工贸易中心,推动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
二是加大政府投入,加快石材资源地质勘探工作,摸清家底。通过勘探,明确我县石材资源种类、资源储量、矿体形态、地质构造、水文条件、开采条件、可行性建议。为开发利用石材资源,发展石材产业提供基本依据。
建立由业主投入,按“谁投资,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市场化运作机制,采用招拍挂形式,以矿产勘探权、采矿权有偿出让方式,加快资源勘探。
三是加大石材产业的招商力度,立足大招商,招大商,招好商。根据石材资源种类、资源储量、可行性建议等具体情况。选择面向国际化程度较高广东省云浮地区、福建省厦门地区、山东省烟台地区引进有实力,有技术,有市场,有管理经验的国内外大强企业到我县开发石材资源。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