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远看,应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奶产业宏观指导。乳品的鲜活易腐特性,要求奶源、加工、市场在容量、品种、质量及发展速度等方面必须协调,并且要有规划和计划做引导,不能完全依赖市场机制。我市的奶产业发展目前正处在稳定生产、提升水平的关键时期,如何提高单产、质量和效益,如何促进奶产业各产业链的协调发展,确保奶农不受大的损失,帮助奶企渡过难关,是行业指导的重点。目前,应认真研究出台具体的扶持措施,妥善解决奶牛养殖、加工、市场、价格等方面出现的问题,要在市场准入、市场监管、价格干预、引导消费、发展导向等方面加强干预和调控。政府应在奶牛政策性保险、奶牛养殖农户信贷支持、降低养殖风险等方面出台相应政策,确保奶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二)转变奶产业发展方式。近期从保护奶农利益出发,采取了一些应急措施,减少奶农杀牛卖牛的现象,但这都是一些治标的办法。从长远看,如果不利用这次机会,果断淘汰低产牛,提高奶牛良种率,提高奶牛单产,提高奶产业生产效率,奶产业健康协调稳定发展乃至奶产业现代化很难实现。欧美等奶产业发达国家都经历过这种阵痛,经过减少奶牛存栏头数,提高单产,增加总产,提高生产效率的产业改造升级措施,使奶产业走出困境,走上健康协调发展的轨迹。我市奶牛养殖“小、散、低”的局面普遍存在,饲养管理方式落后,优质饲草饲料不足,饲料配合不科学,圈舍建设改造滞后,生产水平低下等情况相当突出,难以适应现代化的乳品加工工业需要。抓住此次奶产业市场大洗牌的时机,下决心淘汰低产奶牛,压缩奶牛群体数量,转变落后的奶产业生产方式,加快养殖小区建设和改造步伐,鼓励和扶持奶农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促进奶牛生产逐步由分散养殖向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发展。
(三)扶持发展奶产业专业协会。我市奶牛养殖尽管在规模化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总体上看,规模化的比重过小,散养户占的比重过大,奶农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证明,奶农专业生产合作社、奶农协会等专业合作组织,是实施奶农标准化饲养,确保奶品质量,实施行业自律的有效载体,在协商鲜奶价格、提供信息服务、维护奶农利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奶产业链健康发展和稳定各环节利益联结的纽带。目前奶产业出现的许多问题,恰恰暴露出这一环节的缺失。奶农与加工企业利益风险连接不紧密,企业、农户没有形成比较牢固的利益连接机制和诚信机制。因此,迫切需要积极扶持和培育奶产业专业协会或合作组织,使其在行业自律、信息交流、维权服务、协调各方利益方面发挥应有作用。
(四)提高奶类产品质量。奶品质量是奶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核心,要加大乳品质检中心和饲料监测中心的建设力度,严格执行国家生鲜奶及奶制品的国家标准,强化对饲料、鲜奶和乳制品的检验和质量管理,加强对禁用、限用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监管,建立第三方检测制度,确保生鲜乳生产和收购环节质量安全。
总之,**市奶产业要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总体目标,就必须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依托自身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动力,以养殖园区为主,逐步实现区域化养殖,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社会化服务,现代化加工,一体化经营的奶产业发展新格局,尽快实现用发达的奶产业支撑乳品加工业,拉动饲料、兽药、乳产品加工、仓储运输及服务业的发展,形成一条完整的现代化奶产业经济产业链,使奶产业成为**市产业化最具活力的基础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