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学看123范文中心总结报告调查报告甘肃省T县H乡农村经济和教育情况的调查报告» 正文

甘肃省T县H乡农村经济和教育情况的调查报告

[03-19 22:02:19]   来源:http://www.xxk123.com  调查报告   阅读:80

导读:下面我们将通过介绍该乡的H乡小学了解该乡的基础教育发展状况。H乡小学始建于1942年,学校下辖16所存学以及教学点,共有教职工61人,其中公办教师37人,代课教师24人,由学生1429人。1970年该校曾设初中班,1982年初中班被合并到相邻的N镇中学,由此H乡小学被定为五年制小学,1989年省上拨专款修建了教学楼一幢,20xx年实施一期“义教工程”,新修校舍18间,315平方米。该校服务半径内总人口1466人,适龄儿童总数149人,入学率100%,女童入学率和残疾儿童入学率100%,但是辍学率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学校所在地教学点有教职工21人,公办教师13人,代课教师7人,长期临时工1人,大专学历4人,中师学历11人,高中学历3人,初中学历2人,小学高级教师5人,一级教师10人。1996年该校被评为“陇南地区先进学校”。由于T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所以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扶贫资金用于相应的教育扶贫项目,因此争取项目立项投资是该乡教育机构每年的例行工作。根据中心校的校长介绍,这两年县上对该乡的教育投资一直都很支持,所以该校的发展也是令人欢欣的。 在该乡的教育情况中,有一个

甘肃省T县H乡农村经济和教育情况的调查报告,标签:调查报告格式,调查报告范文,http://www.xxk123.com

  下面我们将通过介绍该乡的H乡小学了解该乡的基础教育发展状况。H乡小学始建于1942年,学校下辖16所存学以及教学点,共有教职工61人,其中公办教师37人,代课教师24人,由学生1429人。1970年该校曾设初中班,1982年初中班被合并到相邻的N镇中学,由此H乡小学被定为五年制小学,1989年省上拨专款修建了教学楼一幢,20xx年实施一期“义教工程”,新修校舍18间,315平方米。该校服务半径内总人口1466人,适龄儿童总数149人,入学率100%,女童入学率和残疾儿童入学率100%,但是辍学率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学校所在地教学点有教职工21人,公办教师13人,代课教师7人,长期临时工1人,大专学历4人,中师学历11人,高中学历3人,初中学历2人,小学高级教师5人,一级教师10人。1996年该校被评为“陇南地区先进学校”。由于T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所以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扶贫资金用于相应的教育扶贫项目,因此争取项目立项投资是该乡教育机构每年的例行工作。根据中心校的校长介绍,这两年县上对该乡的教育投资一直都很支持,所以该校的发展也是令人欢欣的。 

  在该乡的教育情况中,有一个北京大学生资助的计划很引人注目。这是由该县的一个热心拍摄和摄影的普通农民,与北京的各高校特别是北大的爱心社区的联系合作开展的一个首都大学生资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的资助计划。这个活动的影响非常大,仅仅在该乡就资助了中小学生121人,总金额达18000余元。这个活动使当地很多人受益,在调查过程中,不止一次的有农民要求我们代他们向资助他们孩子上学的北京大学生表示感谢并希望能取得联系。而大学生们的资助和信件等也给孩子们带来了很大的动力和鼓舞。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该计划于20xx年停止,已被资助的孩子也有很多与资助人失去了联系,并有很大一部分重新陷入了辍学的境地。因此,在调查时也不断有孩子要求我们帮他们寻找资助人,以帮助他们重新争取受教育的权利。 


四、困难与问题 

1. H乡处于西部高原山区,森林覆盖率低,植被破坏严重,耕地少,平地少,生态十分脆弱,并且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时常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并且当地海拔高,积温低,生产期短,极不利于作物生长。 

2.水土流失严重,耕地承载能力差。由于当地的自然条件恶劣,植被破坏严重,当地的水土流失非常严重。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而耕地资源匮乏,耕地承载能力差是当地农业发展的瓶颈之一。与此相对的是,人口的生产却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因为作为粗放型经营的农业,只有增加劳动力才能改善家庭的经济状况,保证粮食的生产。但是,近几十年来人口数量的膨胀和耕地面积逐年减少更使耕地承载能力有减无增。另外,由于当地地形崎岖,开荒扩耕也非常容易呆滞严重的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耕地承载能力差,耕地资源质量差,可开发难度大,效益低,可开发潜力小这是当地农业经济不容忽视的特点。 

3.生产方式落后,经济发展水平低。当地落后的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所形成的薄收,单一经营,粗放管理,靠天吃饭是贫困的重要原因。劳动者受教育程度低,区位边缘分布,交通闭塞,观念上封闭,经济上贫困,使居民习惯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经济生产方式。农业以低层次平面垦殖方式为主要特征,以人口数量增加和体力劳动为主,生产结构单纯追求粮食产量的单一种植业结构这都严重阻碍了当地社会基础结构的进化。 

4.基础设施薄弱。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薄弱是当地发展面临的基本困难之一。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不仅难以有效抗御自然灾害还给当地农民温饱问题带来了极大困难。交通通信事业和社会基础设施的落后严重制约了贫困乡村的资源开发步伐,特别是当地的旅游资源,而且阻隔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机制与外部社会的有机结合,弱化甚至化解了外部社会先进的经济文化浪潮对地方上的冲击。同时强化了当地内部的封闭型和资源配置的单一性,形成了恶性循环。 

5.社会环境封闭,生活方式稳定。落后的思想文化,守旧心理,安贫心理,惧险心理与当地信息时间观念淡薄,效率观念缺乏,文化素质差等问题与自我封闭,自主自立意识薄弱自卑自负心理问题结合形成了一种心理环境与现实社会形成了较大的差距。在调查过程中可以看到不少人在村里终日游荡,或呆坐在阳光下与人闲聊打发时光。 

(欢迎您投稿)

6.教育发展落后,教育经费短缺。当地的辍学率高,绝大部分小学毕业后放弃升学,这就必然壮大了文盲半文盲劳动力结构队伍,从而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限制作用。同时当地教师素质有待提高,教育质量也不尽如人意,而教育经费的短缺直接导致了当地办学条件差,无法组织教师进修和请外地老师对本地教师进行培训。由于教师待遇低,导致教师队伍不稳听,严重存在调不进,留不住的现象。教育事业的落后直接导致的是当地人力资本积累水平低形成了“低素质屏障效应”是当地劳动力对其他职业的竞争力和对外部环境的适应力极低。 

上一页  [1] [2] [3] [4] 


Tag: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格式,调查报告范文总结报告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学学看123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