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转型的重要支撑。科技进步和创新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核心和关键,要在强化原始创新的同时,重视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培育自主创新品牌。要突出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要以科技力量推动发展方式转变。针对我国经济增长中过于依赖物质资源投入的增加和简单劳动,而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等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大的问题,我们必须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打造世界知名品牌,再也不能过多地依靠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换来微薄的利益,成为低端产品的“世界工厂”。无论是从国际科技竞争加剧的趋势看,还是从我国劳动力供给出现的新情况以及资源环境的压力看,我国已经到了必须更多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管理创新等带动经济发展的新阶段。二是要抢占高新技术战略制高点。美国总统奥巴马说:“在开发新能源方面处于世界领先的国家,将领导21世纪的全球经济。”当前,发达国家大力开发节能环保和清洁能源技术,在率先推进信息技术革命和发展知识经济后又掀起了发展绿色能源科技与低碳经济的浪潮。我国在信息技术革命任务尚未完成的情况下,又将面临绿色能源科技竞争的严峻挑战;在传统产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尚未完成的情况下,又将面临发展清洁能源和低碳经济的新的竞争。我们抢占绿色能源科技的战略制高点,理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第三,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转型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民生就是保障就业,要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社会保障和医药卫生事业,关系带每个家庭、每个人的切身利益,要加大社会保障投入,稳步增加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建议》就是以改善民生为显著特点的。一是从“强国富民”转变为“富民强国”。这决不是位置的简单颠倒,而是“十二五”规划与此前的规划的本质差别,过去的规划追求“强国富民”,“十二五”规划则追求“富民强国”,从“国富”到“民富”的转变,使之成为公众关注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最大亮点。但不能由此而把“国富”与“民富”对立起来,因为当今世界仍然是依靠经济实力来说话的,如果国力衰弱、国家不够强盛,“民富”根本没有可能;同样单纯只有“国富”,老百姓生活改善不快,那也不是我们的发展目标。我们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生活,应该正确处理国家和个人的关系,这是收入分配当中的一贯主张。因此既要注意国富,又要注意民富,这是一个辩证关系。根据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实际情况和当今社会积累的一些矛盾,提出要更加强调民富应该是非常适时的。二是从基本公共服务的“二元结构”转变为“均等化”。“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十一五”期间也有所提及,但这次《建议》在这句话的前面,加上了“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这四大前提,改变了过去那种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使“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个目标更具体化,操作性更强了。三是从“逐步提高”转变为“努力提高”。《建议》在收入分配改方面提出:“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个提法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七大报告有所不同。上述两个报告都提出:“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在10月16日举行的中国改革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彭森在讲上述两个比重时仍使用“逐步提高”。但《建议》公布后,人们却发现措词已发生了变化,“努力提高”意味深长呀,这反映出国家将出台提高居民收入的相关政策。但媒体广泛提到的“国民收入分配倍增计划”没写入公报、也不会写入国家的“十二五”规划中,因为这是个舶来词,是日本上世纪60年代时的一个说法,也是口语化的提法,不具有政府文件的行文风格。
第四,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经济转型的重要着力点。《建议》强调:“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个“两型社会”建设,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将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统一起来,将当代人的发展与下代人的发展统一起来,全面推进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实现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在这里,低碳转型和循环经济是“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抓手:一是实现低碳转型。这既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国家权益和人类命运的全球性革命,又是全球经济不得不从高碳能源转向低碳能源的一个必然选择。因此被誉为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新的文明。为实现低碳转型,有节制地使用私家车很重要。日本私家车普及率达80%,但出行并不完全依赖私家车。在东京地区私家车一般年行使3000至5000公里,而上海私家车一般年行使1.8万公里。国内人们无节制地使用私家车竟成了炫耀性消费生活的嗜好。有些城市的重点学校门口,接送孩子的一二百辆私家车将周围道路堵得水泄不通。这是与倡导低碳生活背道而驰的。二是发展循环经济。这是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和消费范式,它可以实现“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的目标,并通过对产业链的输出端——废弃物的多次回收和再利用,促进废物多级资源化和资源的反馈式良性循环,实现低碳的节能减排目标。回顾以往,在节约与和谐思想指导下,鱼塘养鱼,塘泥为桑树生长提供肥料,桑叶为蚕提供食粮,蚕的排泄物为鱼提供饲料。20多年前中学地理课本上介绍过的珠三角地区鱼塘桑基模式,用今天的眼光看,就是典型的循环经济。对这种循环经济模式,我国学术界却很少总结它,并使之上升到理论层面,以至于我们很遗憾地看到的循环经济案例大都是发达国家的案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心得体会,心得体会范文,学习心得体会,总结报告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