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不求最大,但求最精;不求最佳,但求最特。二、坚持与时俱进,抢抓机遇,创新思路,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1、充分挖掘自身优势,抢抓机遇,科学定位。我们知道,池州历史上几撤几建,丧失了很多发展良机。但近年来,池州紧紧抓住皖江开发开放的战略机遇,发挥自身优势,乘势而上,迎来了历史上最快的发展时机。一是工业发展形势大好。池州海螺第一批重点招商企业已成为我市工业经济的支柱,池州电厂、池州有色、青阳国风、东方钙业、东至华源、东齿机械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将成为拉动我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二是对外交通环境改善,区位优势突显。318、206国道穿境而过;池州港为国家二类开放口岸,年外贸出口运量居皖江五大港口之首;铜九铁路即将开工建设;合九黄、沿江、大景、东九高速公路已开工或即将开工,将形成南北贯通、东西便捷的高速公路网,同时结束了池州无高速公路的历史。这些对外交通环境的改善,将直接拉近池州与周边大城市的时空距离,为池州大开发、大开放、大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条件。三是旅游发展势头强劲。池州历史悠久,自然景观独特,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孕育了一代代文人墨客、俊才名流,吸引了无数文坛大儒游历于此,吟哦绝唱,挥笔泼墨,留下了大量传世佳作。池州生态环境良好,四季分明,降水丰沛,动植物类型繁多,森林覆盖率达57,是我国第一个中国生态经济示范区和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试点地区之一。境内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九华山,国家级野生动植物保护区牯牛降,国家级珍禽湿地保自然保护区升金湖和九华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四大国家级旅游品牌,还有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一座,齐山-秋浦仙境、东至大历山、石台溶洞群省级风景名胜区三处。自然与历史赋予了历史独特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特别最近我市平天湖举办的全国摩托艇锦标赛为宣传池州、推介池州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展示平台,为池州旅游腾飞开拓了思路,注入了活力。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如何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科学定位我们的城市是关键。我认为就是要充分发挥我市自身优势和特色,以生态为前提和基础,打造生态园林城市、最佳人居城市;以文化为内核和灵魂,打造历史文化名城;以旅游为经济外化手段,打造优秀旅游城市,主动迎接辐射,融入长三角,将池州建设成为长三角的后花园。2、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辅射带动作用,做大、做强、做美池州主城区加快城镇化进程关键是要强化中心城市的龙头带动作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池州主城区城市性质:安徽省长江南岸的中心城市之一;安徽省“两山一湖”旅游区北部服务中心;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山水园林、港口城市。建设范围:东到马江公路,南至火车站,西至秋浦大圩,北到长江。因此,我们要抓住当前全国范围内城市建设的大好机遇,放宽眼界,做大、做强、做美中心城区。首先以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导,拉开中心城区框架,努力推进主城区东进、西连、北拓、南移,为城市发展提供广阔的自然空间。东部马江公路建成运营,江口工业开发区逐步向东拓展延伸,“齐山—平天湖”这一天然生态公园开发已提上市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向南,贵池民营工业园初具规模,并不断壮大,随着铜九铁路及沿江高速公路的即将建设,高速公路下线及火车站站前区将快速发展;向西,启动建设杏花村文化园二期工程,按规划搬迁三元化工厂、造纸厂、农药厂等企业,城市西部空间将得以释放;向北,随着池口防洪墙的建成,城市北部连年遭水患之忧已经化解,港口桥的建设更是为池州港锦上添花,城市北部滨江岸线面临再次开发机遇。这样,一个东湖、西村、南山、北港的特色城市构架就初见雏形,为我市建设一座水在城中、城在园中、楼在林中、人在绿中极具文化韵味及地特色的江南名城打好坚实的基础。其次,优化城市用地布局。详细划分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建设用地和不可建设用地的范围、界线(红线、绿线、紫线、蓝线)及改造、开发强度,并制定永久不可建设用地的控制、保护措施。坚持内涵挖掘与外延拓展结合,向外随着新市委大楼的落成,规划建设新的城市行政服务中心,城市内部随着埃力生集团对池州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的成功收购重组,池州铅锌冶炼厂及其主导风向的下风向的城西部原池州农药厂、三元化工厂等工业用地将成为城市宝贵的土地资源,通过市场手段盘活这些城市用地,将为城市再发展提供空间支持。再次,加快社会公共设施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继续完善城市干道网工程,完善道路交通网络,开辟绕城道路,疏散过境及货运交通。开辟城市内部自行车通道、步行通道,使城市内部交通的可达性落实在城市内部街区。城市排水设施逐步实行雨污分流制,尽可能保留池、塘、沟、渠等自然水体,开辟低洼地为水产养殖区或城市景观区,提高雨水的蓄水能力。建设雨水管道,使降落在城市的雨水能就近注入自然水体,推广实行可渗透性道路铺装,降低径流系数,节省汛期的电力排放运行费用;建设污水截流干渠,完善污水管网,建设生态化污水净化厂,提倡污水的回收利用。统筹规划安排文化、教育、体育、医疗卫生城市大型社会公共设施建设用地。今年市政道路建设主要是以贯通及配套完善为主,年底前要全面贯通百牙东路、青阳路,拓宽人民路,同时配套完善给排水、路灯、绿化、通讯、燃气等设施,要求做到统一设计,统一施工,力求建一条成一条美一条亮一条,避免重复开挖现象发生。另外九华山大道、齐山大道、南外环3条主干道正在进行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四是坚持以人为本,突出把生态建设、环境建设放在战略地位。科学发展观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本。可持续发展,就是在现代化建设中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生态、环境相协调。经营城市的切入点是经营城市资源,核心问题是经营城市环境和品牌,要在环境建设上舍得前期投入,以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功能,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从而带动城市资源升值和招商引资。池州襟江带湖,山川交错,山水交融,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说,自然景观优美,人文景观丰富,自然与历史赋予了池州独特的个性与魅力。因此建设独具特色的池州一定要紧扣山水做文章,以山为骨架,水为肌肤,生态为根基,文化为灵魂。一是保主抓重,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市政府头号重点工程——清溪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目前工程进展顺利,沿河房屋拆迁、景观设计、截污干管、河道驳岸、桥梁建设等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另外今年全面启动杏花村文化园区二期工程、齐山文化公园、百荷公园北园和城市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一大批环境建设工程。二是加大城市绿化建设力度,提高绿化品位。要将城乡土地及绿色空间加以统筹安排,把城市事例组织到大自然的天然网络中去,将郊野绿地引入城市,回归自然,将城市建设成区与区域视为一体。发扬并保护城市历史古迹开辟点状公共绿地,控制滨江、滨河、滨湖辟线瘃公共绿地,开发齐山风景区、杏花村风景区开辟面状公共绿地,形成点线面相结合、乔灌花草相结合的城市公共绿地系统,并最终创建人与自然互惠共生的生态绿地系统。今年我市绿化是以道路绿化为重点,以街头绿地为点缀,并更加注重绿化的生态效益,行道树多为生长势较好的大树,提高了城市绿化覆盖率,扩大了城市的绿化空间。3、抓住交通改善契机,谋求主副景区协调发展青阳蓉城镇作为城市副城,地处合肥、南京与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热线上及沿江高速公路与合九黄高速公路交汇处,区位优势明显,且自身拥有众多旅游资源,将拥有广阔的发展潜力。九华山作为城市一区,随着九华山街区全面整治、搬迁,柯村景区的全面开发,大铜像景点的建成,也面临着历史上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随着沿江高速开工建设及318国道青阳-池州段改造全面完工,将大大缩短中心城市与各县区的时空距离,青阳、九华山风景区与中心城市距离仅半个小时的路程。因此,我们必须按照新一轮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提出的科学发展理念,以提升品位为目标,协调好主副景区的定位、规模和布局,优化整合资源,突出城镇群体特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现设施共建、资源共享、生态共保、产业共兴、优势互补,区域共荣。在行政、文化、教育、科技、信息等公共设施建设及垃圾处理、燃气工程、公共交通等城市基础设施方面统筹考虑,避免重复建设。以谋求主副景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4、结合行政区划调整,统筹规划区域中心镇。池州市城镇区划虽历经几次调整,但仍不能适应城镇发展需要。为此必须从实际出发,本着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突出重点、加强城镇,尊重历史、平稳操作,优化布局、促进发展的原则,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全省新一轮乡镇区划调整全面展开,如芜湖县46个乡镇,撤并为20个。我市80个乡镇,若按3-5万人规模进行整合,约为25-45个,减少比例可达50。通过撤并规模较小、发展乏力的乡镇,扩大和强化县城和中心建制镇,以拉动消费、增加就业,避免重复建设,也使越来越多的农民通过集聚,节约基础设施建设成本,享受现代文明成果,以最终形成规模适度、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结构协调、布局合理的乡镇区划格局。5、以项目为载体,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最近10年特别是近几年是我国中心城市的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而这一时期又恰恰是国家、政府逐步减少甚至退出城市建设直接投资、城市政府财政压力普遍加大的时期。那么,如何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提高城镇化水平,我认为要从经营城市中去找答案,就是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以项目为载体搭建融资平台。项目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载体,是城市招商引资和多渠道筹资的前提。今年初,我委就组织业务骨干集中编制了《池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库》(20xx—20xx年),涵盖了市县区城市道交通、给排水和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共计13个,总投资近40亿元,并争取列入省“861”计划的项目3个,总投资近10亿元,这此项目均为今后几年城市建设的方向和发展重点。通过各种渠道,今年我市建设系统共引资项目个,引资金额亿元,超过原计划的。三、坚持以民为本,建管并重,努力实现国家园林城市总目标建设是生产力,管理是生产力,看一个城市怎么样,关键是看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科学发展观是以民为本的发展观,不是路越宽越好、广场越大越好,关键是要“以民为本”。强调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换位思考为群众做事,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为此,我们努力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在抓好重点工程建设的同时,抓好小街小巷等民心工程的建设管理。针对市民的实际需要,在年初工程计划未排定的情况下,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对池口路实施全面修复;以改善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为重点,大力加强廉租房建设,加快危旧房改造步伐,使住房建设向中低收入者倾斜,使之安居乐业。二是推行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我们在园林绿化养护、城市等街道清扫保洁、公厕管理、公交线路专营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改革与探索,采用社会公开招标、出让、特许经营等手段进行了成功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三是规范管理,有序引导,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无论新区开发还是旧区改建,都严格按照“谁开发、谁建设、谁配套”的原则,坚持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力争建成一片,美化一片,努力促进物业管理走向规范化、科学化轨道。四是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加强质量、安全监管,探索建立工程风险管理制度,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切实维护广大群众的利益,做好清理拖欠工作。五是树立亲民爱民理念,推行人性化管理,推进建设系统行风建设,抓好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全面提高建设系统干部职工整体素质。我们尤其注重加强城市房屋拆迁这一热点难点问题,逐步摒弃传统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适应新形势,依法管理,人性化管理,及时化解拆迁纠纷,维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面向未来,我们将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进一步主动融入长三角经济圈及“两山一湖”旅游发展圈,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努力打造皖江南岸一流中心城市。
Tag:工作体会,班主任工作体会,银行工作体会,总结报告 - 工作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