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学看123范文中心总结报告工作体会参加延安整风运动» 正文

参加延安整风运动

[10-15 15:43:03]   来源:http://www.xxk123.com  工作体会   阅读:8486

导读:①《李维汉同志的回忆》。王凌波是一九二五年入党的老同志,对革命忠心耿耿,曾两次被捕入狱,均坚贞不屈。一九三七年九月被释放后,任八路军驻湘通讯处主任兼新四军驻湘办事处主任。一九四○年冬到延安,任行政学院副院长(林伯渠兼院长),为边区和敌后根据地培养和输送了大批干部。王凌波工作非常刻苦,因劳累过度,于一九四二年九月三日突患脑溢血。正在延安县检查整风学习的林伯渠,闻讯急驰行政学院。当时,王已不能说话了,医生正在诊治,林伯渠对医生说:“你要想尽一切办法抢救,要什么药,我们设法找”,并且一直守护在王凌波的身旁。王凌波终因病势严重,抢救无效而逝世。林伯渠非常悲痛,在延安各界代表举行的公祭会上,他流着泪报告王凌波战斗的一生和病殁的经过并执绋送葬。为悼念这位革命老战友,他在挽联中写道:天胡为此醉兮,来从追捕,去若电火,一片丹心报党国。我实愧公多矣,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万株桃李迎门墙。①林伯渠对干部既尊重,又信任。一九四二年九月,李维汉被中央派到边区政府担任秘书长兼政策研究室主任。当时,康生的权力很大,手也伸得很长。李维汉到了边区政府后,康生借口李在历史上犯有某些错误,规定不让李看机

参加延安整风运动,标签:班主任工作体会,银行工作体会,http://www.xxk123.com
  --------
  ①《李维汉同志的回忆》。

  王凌波是一九二五年入党的老同志,对革命忠心耿耿,曾两次被捕入狱,均坚贞不屈。一九三七年九月被释放后,任八路军驻湘通讯处主任兼新四军驻湘办事处主任。一九四○年冬到延安,任行政学院副院长(林伯渠兼院长),为边区和敌后根据地培养和输送了大批干部。王凌波工作非常刻苦,因劳累过度,于一九四二年九月三日突患脑溢血。正在延安县检查整风学习的林伯渠,闻讯急驰行政学院。当时,王已不能说话了,医生正在诊治,林伯渠对医生说:“你要想尽一切办法抢救,要什么药,我们设法找”,并且一直守护在王凌波的身旁。王凌波终因病势严重,抢救无效而逝世。林伯渠非常悲痛,在延安各界代表举行的公祭会上,他流着泪报告王凌波战斗的一生和病殁的经过并执绋送葬。为悼念这位革命老战友,他在挽联中写道:
   天胡为此醉兮,来从追捕,去若电火,
  一片丹心报党国。
   我实愧公多矣,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万株桃李迎门墙。①
  林伯渠对干部既尊重,又信任。一九四二年九月,李维汉被中央派到边区政府担任秘书长兼政策研究室主任。当时,康生的权力很大,手也伸得很长。李维汉到了边区政府后,康生借口李在历史上犯有某些错误,规定不让李看机密文件,有些会议也不能参加。林伯渠知道后很生气地说:“他是边府秘书长,不看文件,不参加会议,怎么搞工作呢!”并指示秘书处,凡送给他看的文件,一般都要送李维汉同志阅读。每当秘书送文件给林伯渠时,他还经常询问:“罗秘书长②看过没有?”在林伯渠主持召开的会议上,凡李维汉在场,他都要主动征求李的意见。
  --------
  ①《解放日报》,1942年9月7日。
  ②李维汉,别名罗迈。

  在整风审干和“抢救运动”中,林伯渠反对康生等人搞“逼供信”,保护了不少干部。一九四二年十一月,康生就用“逼供信”的办法,强迫原甘肃地下党员、陕北公学十九岁学员张克勤承认是“特务”。十二月二十六日,康生在西北局高干会上作关于锄奸问题的报告,随意夸大敌情,提出了开展反奸细斗争的任务。一九四三年四月一日夜,他亲自圈定名单,指令边区保安处在延安逮捕了二百多名“特务”、“叛徒”、“反革命”和嫌疑分子。四月十二日,在八路军大礼堂召开干部动员大会,他说:“这几个月我很忙,白天开会,晚上捉鬼。”在这种情况下,边区机关的审干工作也开始了。康生又直接插手边区政府机关的审干工作,他认为边区政府不严密,要求研究审干的会议在保安处开,并亲自参加边府党组会议,这实际上是给林伯渠施加压力。
  七月十五日,康生在八路军大礼堂作“抢救失足者”的报告,宣布已有四百五十八人“向党坦白悔过”,号召“未坦白的人赶快坦白,不要放松一秒钟的时间”。在康生报告后的短短十多天里,边区政府系统就召开了三次大会,第一次是以坦白号召坦白,第二次是欢迎和劝说,第三次是控告。一时,剑拔弩张,形势咄咄逼人,“抢救运动”愈演愈烈,冤屈了不少同志。
  由于康生利用张克勤年幼无知,一手制造了“红旗”党假案,涉及甘肃、四川、河南、湖南、湖北、云南、贵州、浙江、陕西等十多个省的地下党。在“抢救运动”中,边区政府系统一百多人也被当做特务、特嫌、叛徒“抢救”。开始时,林伯渠不在延安,回来知道这种情况后,他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勇敢地站出来保护一些他了解情况的革命同志。比如,“红旗党”的火也烧到了张曙时的头上,林伯渠便说:“张老是我们党的老同志,参加过南昌起义,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为党做了许多工作,不要乱加怀疑。”林伯渠还亲自去看望张曙时,对他说:“我们都是老同志,都尝过‘左’的滋味,连毛主席在中央苏区也不例外。”劝他要放宽心些。
  林伯渠的秘书区棠亮,是燕京大学新闻系毕业生,因在广州时写过一些文章,也成为被“抢救”的对象。有人对她施以逼供信,甚至要进行捆绑吊打。从不发脾气的林伯渠,知道后拍着桌子说:“怎么能这样搞呢!”这是不符合党的政策的。有力地保护了区棠亮。
  还在一九四三年六月间,毛泽东在一封电报的批示中就提出:对绝大多数轻重嫌疑分子不予逮捕,原则上不杀一人。但在“抢救运动”盛行的日子里,康生却想在延安开杀戒,要以边区政府的名义公审枪毙人。林伯渠把这一情况汇报给毛泽东,毛泽东不同意。十月九日,毛泽东在给绥德反奸大会的指示中强调指出:“一个不杀,大部不抓,是此次反特务斗争中必须坚持的政策。”①这样,才免除了一场错误肃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工作体会班主任工作体会,银行工作体会总结报告 - 工作体会
《参加延安整风运动》相关文章

Copyright 学学看123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