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研制的癌症疫苗经临床实验证明也初见成效,108名直肠癌等癌症患者注射疫苗后,30多人有明显疗效。据悉,日本科学家已经研制出30多种癌症疫苗,并根据患者癌症种类和免疫力的不同,分别选用不同疫苗进行实验。第一阶段的实验对象是108名直肠癌和前列腺癌患者,注射疫苗后,有5人肿瘤缩小一半,28人扩散放慢,疼痛减轻。注射疫苗副作用很小,只是患部会感到有些发热。第二阶段实用化临床实验也已经开始,以难治的胃癌、生长速度快的宫颈癌为对象,但效果如何,日本方面尚未透露相关信息。如果效果明显的话,日本肯定会批量生产,展开大规模实验。 www.xxk123.com
-美国生物科技公司热衷于从转基因植物中提炼疫苗
与俄、日癌症疫苗研究有所不同的是,美国的生物科技公司最近热衷于从转基因植物中提炼出可医治人类疾病的疫苗,他们把这称作“生物制药”。研究人员相信这种方法提供了对抗艾滋病、癌症等威胁人类生存的疾病的大好机会,而且成本低廉。
今年5月,美国《时代》周刊曾报道说,在完整的人类基因图谱排序完成后,美国的生物科技公司纷纷抓住机会,研究形形色色、从转基因植物里提炼出来的药物,并已从水果中提炼出肝炎疫苗,又在烟叶上种出治疗艾滋病药物。在今年年初于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植物制药会议上,会议主席阿卡德对未来医学的发展进行了乐观的展望:“分子耕作是制药业抗击全球性疾病如艾滋病、老年痴呆症和癌症的大好机会。”
生物科技公司这么卖力地把农田变成制药工厂的背后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成本低:从人类或动物身上找出抗体的成本高昂,又须花费大量时间,但以生物制药做到同样效果的成本却可减少一半。到目前为止,超过三分二以植物为本的药物都用玉米测试,因为科学家对玉米的基因构造最清楚。不过,用食用植物“种药”的危险,去年底已表露无遗:当时美国农业部下令销毁内布拉斯加州的近2亿升大豆。这批用来制造婴儿食物、人造牛油和雪糕等食物的大豆,在仓库中不慎与经基因改造的、用来生产猪止腹泻疫苗的玉米混在了一起。
业内人士预测,十年后,生物制药业会发展成价值200亿美元的行业,但有多少新药会产自活生生的植物工厂,癌症疫苗能否从植物中产生却仍是未知之数。但一家生物科技公司的老板称,如果能降低治病成本,生物制药带来的害处与好处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
如果说结核病属于19世纪,那么癌症则是属于20世纪的疾病。也许永远不会有一种单独的疗法,即一种药能够使所有的癌症患者康复。但疗效更好的新药物可望在25年之内问世,即使不能治疗全部癌症,对大部分癌症也会有效。美国麻省剑桥怀特黑德研究院癌病生物学家罗伯特·温伯格乐观地预言:“十年之内,我们将能够分析变异的基因,然后针对特定的肿瘤制定出专门的治疗方案。”在2l世纪,我们可能不会治愈所有的癌症,但是我们可以很好地与它们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