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西医也一样,为病人解除痛苦时也各有所长。西医对急性病,动手术,相对有优势,但对于慢性病,效果就不是很好了。中医对慢性病的治疗效果就好得多,甚至有些病,西医束手无策,中医却大有用武之地,如亚健康、神经衰弱等。二者要是协同作战,各用所长,就会为我们的生命买下双重保险。其实不管是西医还是中医,只要有疗效便是好的医学,没有什么好坏、高下之分,就算有,也只是人们在主观上厚此薄彼,激化了二者之间的矛盾。治病的两大原则:早发现,早治疗有一个病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说话声音不如以前那么清亮了。又过了一段时间,声音开始变得沙哑,朋友们都劝他去医院看看,可他坚持认为是咽炎,仍然不予理会。等到有一天,他感觉到嗓子很疼,于是到医院检查,结果是喉癌。医生的话很令人心痛、惋惜—— “如果早发现,早手术,根治的几率是很高的,可是现在已经错过了根治的时机了。”
很多疾病,只要采取预防措施,起码能减少一半的死亡。可是我们经常在病入膏肓之后,才知道“早发现,早治疗”的重要性。一个同学的死,给我了很深的教训。大学毕业的第二年暑假,有个同学说自己胃不舒服,不想吃饭,告病在家。我们都去看他,劝他去医院检查。就做些什么检查的问题,大家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因为都是医生嘛。当时我的建议被大家一致驳回,并被认为是大惊小怪,因为我坚持要做“病理学检查”——这一般是用于怀疑有胃黏膜癌变时才进行的检查项目。之后他当然没有听取我的建议,只进行了胃镜检查。结果治疗半年后,病情每况愈下,再次检查,竟是胃癌晚期。
健康就像空气、阳光和水,平时你感觉不到它的重要,可一旦离你而去,你才会扼腕痛悔不已,可是已经晚了。平时我们要多关心一下身体。身体是自己的,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孩子有病,当父母的当然能感觉得到。当我们发现身体有些不适时,不能马虎大意,即使是一些细微的变化,也有可能潜藏着很大的危险。如当出现上腹部不适、隐痛或者闷胀感时,很多人都不会很重视,以为是吃的食物不太合胃口,或者自己心情不好所致,吃点止痛药就完事。岂不知,胃癌早期也可能会有同样的症状。
任何疾病来临之前,都有些先兆。像指甲,从它的变化上我们就可以捕捉很多关于疾病的信息。白色指甲——肝病,如肝炎;黄4534535aaa色、厚的、生长缓慢的指甲——肺病,如肺气肿;黄4534535aaa色、根部有红色的指甲——糖尿病;半白半粉红的指甲——肾病;甲床发红——心脏病;甲床苍白——多是贫血;指甲表面凹陷或起皱——亚健康;杵状指——肺病;等等。脱发也是某些疾病的征兆。在正常情况下,所有头发并不都是同步生长,大约有90%以上的头发在生长,10%以下的头发在自然脱落。成年人一天约有60根左右头发脱落。头发脱落与生长保持相对平衡,所以不显出脱发现象;但如果头发脱落多于生长,就会头发稀疏,甚至脱发。引起脱发的疾病很多,如伤寒、肺炎、头癣、贫血、癌肿等,如果经常脱发,你就得当心自己的身体了。也有一些人,已经发现身体有病了,可是仍然喜欢拖拖拉拉,不尽早就医,结果铸成大错。
有一个病人,腹胀多年,脸色晦暗。最初妻子劝他去看病,他的回答是:“如果检查出来有病,我心里承受不了;不去检查,我就当没什么病,也挺好的。”后来在家人的坚持之下,到我这来问诊,查出有慢性乙肝(中度)。谁知他又以类似的理由阻碍治疗:“我现在一切都好,没有任何不舒服,吃药打针也是一种折磨,不如我好吃好喝,过一天,算一天。”这种心态虽然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却不值得效仿,在确诊有病之后,我们一定要尽早治疗,以免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以致沉疴不起。讳疾忌医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吧?这里我就不啰嗦了。
为了健康,你必须掌握食疗和经络按摩保健大法现在药店遍地开花,已不再是医院独占一方、有病必须上医院的时代了。如果懂得一些基本的医疗知识,一些小病自己买点药吃了就能解决,既不用挂号,也不用排队,还不用回答医生的尴尬提问,既经济,又方便。
由www.xxk123.com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