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因有“提神”作用。当人们感到疲劳时,它能刺激大脑和身体,即使一个人筋疲力尽。咖啡因能降低控制 ATP 储备的门槛。储存在细胞里的 ATP 为行使某种功能而消耗殆尽,ATP 储备保持在一定限度时,一般是接触不到咖啡因的。
如果苏打饮料含有糖,至少可以满足大脑的部分需求。如果咖啡因释放了 ATP 能量,提高人的活动能力,苏打饮料含有的糖至少可以补充失去的 ATP,虽然其最终结果是大脑的 ATP 供应量不足。
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饮料产业引人了一种新产品——叫做天冬氨酰苯丙氨酸甲酯(aspartame),它是糖精以外的另一种甜味剂,比糖甜 180 倍,却没有卡路里。许多企业都在使用它,因为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宣布它可以替代糖,并且很安全。5000 多种食品配方很快采用了这种甜味剂。
在肠道里,天冬氨酰苯丙氨酸甲酯转化成两种刺激性很强的神经传递氨基酸:天冬氨酸盐和苯基丙氨酸,还有甲醇/甲醇——也叫木精。据说,肝脏可以祛除甲醇的毒性。我个人认为,这种说法只不过是为了消除反对者的呼声,因为有人反对把它们大规模推向市场,这些工业化“食品”的副产品是有毒的。
如果咖啡因将 ATP 转化成 AMP,一种经过消耗的能量“余烬”,那么,天冬氨酸盐就会把 GTP能量储备转化成 GM。PAMP 和 GMF 都是能量余烬。为了替代大脑细胞中损失的燃料储备,它们会引起缺水感和饥饿感。因此,节食苏打饮料能使大脑细胞不加区别地滥用能量储备。
经过消耗的余烬 AMP 可以引起饥饿感,这是人人所共知的科学事实。咖啡因使人上瘾。一个人若经常饮用含咖啡因的苏打饮料,就应被视为“有苏打癖的人”。久坐不动的人经常饮用含咖啡因的苏打饮料一定会肥胖。喝了含有咖啡因的苏打饮料,胃会受到间接刺激,增加食物的摄入量,迫使大脑消耗能量储备。请记住,我们吃的食物,大脑只会利用其中的一部分能量。其余的能量,如果不能被肌肉运动消耗掉,就会以脂肪形式积存下来。体重增加是饮用苏打饮料的结果之一。 www.xxk123.com
大脑对甜食的反射是比较重要的,行话叫“颅脑反应”。对甜食做出条件反射是人生的长期体验形成的,甜味会使人联想到身体将要吸纳新的能量。每当舌头受到甜味的刺激,大脑就指挥肝脏做好从外界接收新能量——糖——的准备。反之,肝脏就会停止利用体内的蛋白质和脂肪储备制造糖,开始在血液循环系统中储备新陈代谢的燃料。 迈克尔G塔多夫、马克I弗雷德曼等科学 家已经证明,颅脑反应让新陈代谢朝有利于营养 储备的方向发展,用于转化的燃料减少了,胃口增加了。
如果糖的确能够激起反应。进人体内的糖就会影响肝脏的调节功能。但是,如果随甜味而来的不是营养物,人就会产生吃东西的冲动。没有热量的甜昧越刺激巴特曼味蕾,吃东西的欲望就越强烈——结果就是饮食过度。
用糖精和动物做试验,其结果清楚地表明,甜味会对颅脑产生影响。几位科学家证实,与动物一样,天冬氨酰苯丙氨酸甲酯也能使人类产生过度饮食的欲望。布伦代尔和希尔证明,不含营养素的甜味剂——天冬氨酰苯丙氨酸甲酯水溶液——会吊人胃口,在短时间内增加食物的摄人量。他们报告说:“摄取天冬氨酰苯丙氨酸甲酯后,志愿者有一种残留饥饿感,而饮用葡萄糖水则没有这种感觉。残留饥饿感是功能性的——它能增加进食量。”
塔多夫和弗雷德曼证明,吃过人造甜味剂或喝过甜饮料后,进食的欲望可以持续 90 分钟,尽管血液检测的全部数据都正常。塔多夫和弗雷德曼还证明,即使血液中的胰岛素达到正常水平,受试动物仍然比对照组的动物消耗更多食物,而通常认为胰岛素偏高是饥饿的原因。这意味着,当味蕾受到甜味的刺激,却没有糖进入人体时,“大脑”在较长时间里依然有进食的要求。甜昧使大脑指示肝脏储备供给物,而不是消耗储备物。
从根本上说,没有热量的甜食一旦进入体内,就会引起生理反应,迫使身体补充消耗的能量。所以,想靠喝苏打饮料减轻体重的人,味蕾却受到糖的替代物的反复刺激,他的身体就会做出自相矛盾的反应,结果是自受其累。
由www.xxk123.com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