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小婴儿的稀便
吃母乳的月娃娃,大便经常是金黄4534535aaa色的稀糊状,每天排便次数多少不等,大多1~4次,也有的7~8次,甚至更多一些。只要宝宝精神好,吃得好,体重增长正常,大便和平时比较没有太大的区别,就不能把这种稀便当成腹泻处理。宝宝排稀便是很正常的现象,因为母乳完全符合宝宝的生长需要,特别容易消化和吸收,所以大便就呈现为均匀的稀糊状。有的妈妈认为宝宝是因为吃母乳导致拉稀的,硬要添加一些奶粉。这样做宝宝的大便次数倒是减少了,可是却容易造成消化不良,甚至发生便秘。妈妈的乳汁是最好的婴儿食品,4~6个月的小宝宝最好纯母乳喂养,不需要添加任何辅食。如果母乳实在不足,再添加些配方奶。
8、 呼吸忽快忽慢
细心的妈妈会发现,自己的小宝宝喘气不太均匀,时快时慢的,偶尔还会深深地吸一口气,妈妈为此担心不已。其实,这在新生儿中很正常。新生宝宝鼻咽部和气管狭小,肺泡适应性差,呼吸主要靠膈肌的升降。而且,新生宝宝每次呼气与吸气量都很小,不能满足体内对氧气的需要,他的呼吸频率自然地就会加快,每分钟可达40~50次,以吸进更多的氧气。所以,小宝宝呼吸不规律、呼吸频率快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特别提醒:
如果宝宝在呼吸不规律的同时,还有咳嗽、面色发紫、口吐泡沫的现象,要及时带他去医院就诊。
9 、体温升高
新生宝宝“发烧”很正常!因为他们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完善,调节功能差,体温不像大人那么稳定。刚出生的宝宝,体表面积与体重比例比成人大,皮下脂肪又薄,皮肤很容易散热,造成体温升高。给他盖得过多,又没有给他补充足够的水分,也会使宝宝的体温升高。所以,你只要让屋里保持适宜的温度,不要给他盖太多的东西、穿太厚的衣服,宝宝就不会“发烧”了。
10 、打喷嚏
很多情况都会引起小宝宝打喷嚏。刚出生的小宝宝,鼻腔狭小,鼻脸短,外界一些微小的物质,比如棉绒、绒毛、粉尘等,都会刺激他的鼻黏膜,引起他打喷嚏。还有,溢奶返流到鼻腔中,宝宝也会打喷嚏。另外,洗澡后宝宝受冷气刺激,也容易打喷嚏。这些情况都是很正常的,千万不要因为宝宝打了几个喷嚏就忙着给他吃感冒药。
11、嘴唇上长疱
宝宝的上下嘴唇都长出了小疱!是喝奶粉上火了?是妈妈吃了上火的东西?都不是!这些小疱是因为喂奶的姿势和吸吮的动作导致的。这些小疱会时隐时现。不用担心的是,嘴唇上的小疱不会造成宝宝疼痛,也不会影响他喝奶。而且,这些因为吸吮而出现的小疱会随着宝宝的长大慢慢变小,逐渐消失。
12 、出生几天后体重变轻
“他怎么还没出生的时候重?不会有什么问题吧?”先别着急,绝大多数新生宝宝,尤其是母乳喂养的宝宝,在出生后头几天都会有体重减轻的现象。这是因为妈妈的乳汁在头几天还不是很充足,而且初乳虽然富含抵抗感染的抗体,但比较稀薄。再加上出生前宝宝体内储备的多余水分会通过排尿、吸吮等逐渐消耗掉,使体内水分一时失去平衡,造成暂时性体重减轻。一般情况下,宝宝的体重10天内即可恢复。 www.xxk123.com
特别提醒:
看你的宝宝是否属于正常的体重变轻,可以从2个方面来观察:
第一,体重丢失量应小于出生体重的10%。
第二,出生后满2周时,体重应回升到出生时的体重水平。如果宝宝不符合这两个条件,那他多半是脱水了。
有些事情,你不要做
13 、“马牙”和“螳螂嘴”不要挑
刚出生的宝宝,上腭中线和齿龈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黄白色的小斑点,俗称“马牙”或“板牙”,医学上称之为“上皮珠”,是上皮细胞堆积或黏液腺分泌物积留所致,宝宝出生后数周至几个月就会自然消失。“螳螂嘴”其实是新生儿两侧颊部隆起的脂肪垫,有利于宝宝吸吮,属于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不必治疗,也不用作任何处理。有些家长以为这些现象不正常,还有些人竟然用针去挑破它,这样做容易损伤宝宝的口腔黏膜,引起感染。
14、不要把小婴儿“绑”起来
1岁以内的小宝宝平躺在床上睡觉时,会摆出像青蛙一样的姿势,两条胳膊弯曲向上呈“W”状,两条腿弯曲向下呈“M”状,这是宝宝最自然的休息姿势。因为婴儿的屈肌发育占优势,他用这种姿势睡觉很舒服。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就慢慢消失了。有的妈妈担心宝宝将来长成“罗圈腿”,总想把宝宝的胳膊腿拉直。于是把宝宝的腿、胳膊都拉直了包上,而且包得很紧。其实这样做并不好,会使宝宝一直处于僵直状态,浑身紧张疲劳,休息不好,反而影响生长发育。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下一页
Tag:育儿知识,幼儿园育儿知识,秋季育儿知识,生活常识 - 育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