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完驱动以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对硬件动手了。通常,为了提高(独立)显卡的性能,我们大多是从超频核心/显存的运行频率来实现的,整合型显示卡也可以采用类似的办法来达到提高3D性能的目的。
大家都知道,提高显存频率可以很好地提升显卡性能,可以说是提升显卡性能的主要手段之一,这也是市面上显卡的显存频率设计得越来越快的原因。目前设计比较前卫的显卡,其显存速度已经可以达到创记录的3.5ns,也就是286MHz!而整合显卡由于显存和系统内存是共享的,显卡的显存频率其实就是系统内存频率,所以我们要想提高显卡性能,首要的问题就是要提高内存频率!
不过,内存频率的调节涉及到很多制约因素,其中影响最大的是CPU的超频能力。因为大多数情况下,提高内存运行频率实际上会直接导致提高CPU的外部频率,因此一些本来运行频率就已经很高的CPU或本身超频性能就很差的CPU就显得希望渺茫了。不过也有一个例外的情况,这就是采用VIA整合芯片组的主板。它们大多可以支持内存频率异步执行,也许还可以在BIOS中选择“+33MHz”的模式来超频内存。
令人意外的CL值
在谈到提高内存频率时,我们还需要谈到一个内存周期的问题。根据笔者的经验,内存的CL值的大小对整合型3D显卡性能的影响,在很多时候甚至超过了内存的运行频率!当内存频率设置为100MHz、CL=2的时候,系统的3D性能比内存运行频率为133MHz、CL=3时更高!根据笔者实际测试的结果发现,这种不同往往会导致在游戏中产生至少1~3帧的差距。这很小的差距对3D性能本来很微弱的整合型显卡来说,可算得上一个不小的进步了。
如果将内存换为一条质量特别好的PC133,再将内存频率设置到133MHz、CL=2时,则3D性能会较100MHz、CL=3时有比较明显的差距了。这个时候笔者尝试着跑了一下《极品飞车Ⅴ》,速度确实有了很大的改善,能够比较流畅地玩起来了!但CL的值对3D性能的影响并不是总像100MHz到133MHz时那么明显。在实际测试的时候,我们也发现如果内存和CPU能支撑到155MHz或166MHz,那么此时的显示子系统的性能将摆脱CL的影响——即使此时CL=3,也能获得比133MHz、CL=2时更好3D性能。
开机时按“Del”键进入BIOS设置程序,然后在“CHIPSET FEATURES SETUP”选项内调节CPU的FSB?前端总线频率?,实际上就等同于调节了内存的运行频率。部分主板BIOS的CPU频率调节项目不在该菜单中实现,如联想主板的对应功能是在一个专门的SpeedEasy菜单中。这个自己查看说明书或每个选项进去看看,都可以找到。
鉴于PC166规格的内存价格不菲,因此想办法“淘”出一条能跑在CL=2下的PC133内存,就是继有一个耐超频的CPU之后,提高整合显卡性能的最重要条件了。
关于调节CPU频率的问题,由于各个主板的调节方法都不一样,一般来说分为三种:跳线、DIP开关和BIOS软件调节。现在的主板厂商为了方便大家,基本上都支持通过BIOS来调节CPU频率。
开机按住“Del”键,进入BIOS设置程序,在主菜单上选择“CHIPSET FEATURES SETUP”,就可以调节内存的CAS时钟周期了,一般在左上角部位,如图3所示。
最后的招数
通过一番折腾,总算是比较充分地挖掘了整合主板的潜力,但因为条件和笔者水平所限,不免疏漏,还望各位高手能不吝指教!另外,如果不是资金预算特别紧张,那么多花几十块钱买一块带AGP插槽的主板显然是比较有长远眼光的投资。毕竟,一块AGP显卡才能在你的整合显示卡无法满足你要求的时候,给你带来最强的3D性能。
不过,有部分的整合主板是没有设计AGP插槽的(如采用VIA PLE133芯片组的主板)。所以,当你想外接显卡时一定要看好自己主板上的插槽,而且买显卡的时候也要看仔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