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渴盼现代营销知识、对‘三缘’一定程度不满”等为前提的;他加盟企业之后,他对老板的影响力,必须在“三缘”组织的多数人之上。因此,企划人从加盟企业的第一天开始,就“得罪”了“三缘”,就把自身存在的基础建立在了老板一个人身上:老板顶不住“三缘”的压力之日,就是企划人撤退之时。2、好多人“利益受损”。中型企业“暗箱”很多,有些暗箱老板不知道,有些则是老板故意用来奖励“有功之臣”的。以企划为枢纽的“业务流程再造”,“下线评议上线、下级评判上级”,相当地压缩了暗箱操作的可能性,不少人既得利益受损。3、老板“失落感”可能滋生。中国中小型企业以“创业者威望”、“老板人格魅力”、“领导魅力”为基石,企业不仅是企业,还是老板的娱乐工具、报恩工具、实现政治抱负的工具、实验自己理念的工具…….企划人把决策权交给了“制度”,企业只做企业该做的事,不再扮演家庭等角色。老板始而感到轻松愉快,继而就会感到大权旁落、个人魅力的作用下降。突破自我、超越自我,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也不是每个老板都能做到的。老板个人心智模式的天然局限,将决定企业内部企划人能走多远。4、企划人自身的缺陷。作为“打工仔”,尤其是作为以“三缘”为特征的华人企业中“外来”的打工仔,“提高自己的不可替代性”,是所有人很正常的努力方向。企划人自然也不能免俗。企业内部的企划人,出于本能的“不可替代性”反应,往往在技术上藏一手,对“三缘”成员更是防范有加;更有甚者,在对外合作中,外面“朋友”的利益第一、企业利益第二,不守职业道德。三、“客户”的企划部为什么运作成功?我改行做专业咨询顾问后,先后服务了七个客户。新建立的7个企划部(或指定负责企划的个人)全都运作正常。究其原因好下:1、企划部经理(或企划人员)本身就是“三缘”成员,有的是董事兼执行总经理,有的是老板的至亲。老板把“配合顾问工作”当成一个有利于个人成长的机会,“奖”给了“三缘”集团中的忠诚、能干、有发展前途者。由他(她)们向顾问们学一身本事,再回头服务于企业,工作中的阻力之小可想而知。2、顾问们尽心尽力。顾问们不再需要“提高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反而需要客户的人才茁壮成长,一方面“拿人钱财、为人效命”,要对得起客户的报酬;另一方面尽心打造客户的市场竞争能力,为自己建立新“个案”;三方面减轻自己的工作量。这里,企划人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彻底理顺了。3、皆大欢喜。老板没有了失落感,出身“三缘”、分管营销的副总不再耽心位置被新来者取代,财务部经理不再怀疑企划人吃回扣……四、反思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深思:1、专业人员,如企划师、会计师(管理会计、投资顾问等)、工艺师等,应该同企业保持什么样的关系?一旦“结婚”,可能待遇下降,可能处处遭忌、遭防备;只保持“朋友关系”,以智力换金钱,钱货两讫,似乎机制更顺;2、企业,有没有必要养那么多的专业人员?专业人员个人能力往往超过“三缘”成员(否则就没有雇佣价值了),总让能人被不太能干的人领导,能人不服;专业人员往往比“三缘”更在乎待遇,要价较高,外来下级的薪水比我还高,“三缘”也不服,最后是老板难当,两头顶着压力、两头不是人。3、雇佣稳定的“外脑”辅以自己信得过的配合外脑工作的“自己人”,这一模式可不可以推广?企业自己的“企划部”(企划人),只负责组织企业各部门配合外脑做方案,帮助企业各部门理解、消化方案,帮助老板贯彻执行,多动腿、多动嘴、少动脑,这样的定位是否能满足中小型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差异化营销”的需要?
Tag:策划方案,活动策划方案,营销策划方案,常用范文 - 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