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正题 副题。正题阐述会议的主旨、意义,副题交待会议的名称、文种。如:“维护财政制度加强经济管理在某部召开的《××法》座谈会上的发言纪要“作为一种正式的公文,会议纪要的标题必须写得明确,决不能以“会议纪要”为题。
5、会议纪要正文的几种写法会议纪要的正文主要有三种写法。
(1)条项式写法
即把讨论的问题和决定的事项,分条分项写出。会议讨论了几个问题。纪要就以几个问题各自成一点写出。工作会议纪要大多都有用这种写法。这种写法条条项项井然有序,便于理解、记忆、执行。
(2)综合式写法
即把会议内容,按性质综合为若干部分,然后逐一写出。工作经验会议纪要、学术问题研讨会纪要,一般都有用这种写法。这种写法有一定的难度,但有利于概括丰富的内容,有利于从原则高度上把问题说深讲透。
(3)摘录式写法
即摘要直记会上发言内容,按发言顺序或按内容性质归类写出。这类写法通过摘录发言人的话,反映发言人观点,使人觉得客观、真实。先写发言者的姓名,然后再记其发言。记发言者的第一次发言时,在姓名后可注明发言者的单位、职务。要注意不要全文、原话尽录,要摘其要点。
6、会议纪要与会议记录等同吗
会议纪要是在会议记录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对会议记录的归纳和概括。因而它虽然来源于会议记录,但却又明显地不同于会议记录。
会议记录不是公文,只是一种事务文书,是会议情况的原始记录,是拟写公文的原始参考资料。因此,会议记录一定要按会议的实际进程详细地记录开会的情况和每位发言人的发言。真实地反映发言人对每个议题的看法和意见,不能随意增删。一般说是发言人怎么说就怎么记,不能人为地加以整理和归纳,尤其是会议在某一问题上出现分歧的时候,会议记录更要准确详尽地把分歧意见完整地记录下来,以体现会议的实际面貌,若想了解会议的全过程,查看当时的会议记录是最佳的方法。
会议记录是一种正式的公文,它记载的是会议的要点(与会各方所达成的共识),诸如会场的气氛、会上的分歧、每位发言人的详细发言等过于细致的情况在纪要中是不可能得到完整全面的反映的。因此我们说,想从会议纪要中看到会议的全貌是不可能的。
这个问题同时也在提醒我们。拟写会议纪要时一定要本着“记录要点的”宗旨,概括地传达会议的精神和要求,不能缺少必要的归纳,否则就会将会议纪要写成会议记录了。要想把会议纪要写好,首先就要明确开会的目的,其次要通盘了解会议的进行情况,最后还要仔细分析研究会议的发言记录和其它相关的文字材料。在通盘了解、全面把握会议的进程的基础上写成的会议纪要才是成功的会议要。
六、批复
1、批复的概念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用‘批复’”。
批复是答复性的下行文书,它是上级机关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的指导性文件。批复必须以下级机关的请示或报告为存在的条件。没有请示,也就无所谓批复。由此可见,批复与请示,是彼此相互对应的两种公文。请示是上行文,批复是下行文。没有下级机关的请示,就没有上级机关的批复。请示和批复是正式行政公文中唯一具有相关联的一对文种。这一特点决定了在批复的撰写中,应充分体现出批复对于请示的针对性。因此,中以说批复是针对请示的批答公文。它是专门解决请示问题专用公文,其行文受到请示机关和请示内容的制约,行文关系和行文内容都是特定的。
2、批复的特点
批复是上级机关答复下级请示的一种下行文,它只针对请示而行文,它与通知、指示有所不同。通知、指示是上级机关主动下发的,批复是根据下级机关的请示而发的。其特点有:
(1)下行性;
(2)针对性;
(3)及时性;
(4)制约性;
(5)实践性。
3、批复的结构
批复的结构可由标题、主送单位、正文和落款四部分组成。
(1)标题
批复的标题大体有两种写法:一是完整规范的标题,如《中共中央对〈关于在职工中开展读书活动的报告〉的批复》;二是由五部分组成的标题,如《国务院关于同意辽宁省调整锦州市与锦西县行政区域界线给辽宁省人民政府的批复》。该类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批复意见、事由、受文机关名称和文种共五部分组成。这类标题虽然复杂,但表述清楚、严密。如果标题中不写受文机关名称,通常在公文主送单位处(即标题的左下方,正文之前)写明受文机关名称,或者在标题的下方写明发文的年、月、日和对某机关的批复字样,并用括号括上。日期字号与正文相同。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写作知识,公文写作基础知识,公文写作知识,常用范文 - 写作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