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经济时期,财政是企业的“婆婆”,企业财务收支等具体财务行为都要经过财政审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及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的颁布实施,财政对企业的微观管理职能逐步弱化,新形势下如何做好财政企业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经过认真思考、研究,他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将工作重点向 www.xxk123.com (www.xxk123.com)支持企业发展,服务经济方面转变。
在与企业接触的过程中,他经常听到企业负责人反映,政府优惠扶持政策容易打水漂。经过认真思考,他将自己的想法形成文字,送交市委办信息科,市领导很快批复,要求认真调研,形成调整政策的文字意见,报市委参考。接到批复后,他和同事们立即行动,走企业,进机关,开座谈会,翻阅文件,拟文稿。在走访企业过程中,
他发现,调研并不容易。虽然企业负责人对市政府的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有意见,但是具体到一些政策条款,企业负责人往往是本位主义,对本企业有利的就支持,对本企业不利的,找出若干理由反对。比如,技改项目市级财政贴息,企业负责人认为,只要企业技改投入达到一定规模,财政就应该安排贴息资金。他却不认可这样的想法,他认为:财政贴息资金必须与技改项目的产出以及企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挂钩,一方面可引导企业向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发展,避免企业搞盲目扩张,另一方面,可确保财政投入物有所值。基于这样的认识,他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让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应?如何通过财政经济杠杆壮大本市财力,加快全市经济发展步伐?他翻看了历年来各级政府部门下发的文件,进行整理筛选,组织讨论,最后形成文稿,并认真测算财政兑现政策的资金总量。在他和同事大量的前期工作准备下,(来源:www.xxk123.com http://(www.xxk123.com))市委市政府《关于支持鼓励工业和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的若干意见》终于出台,政策突出了三个倾斜,即:政策向发展速度快的企业倾斜,向技改投入大的企业倾斜,向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倾斜。文件一出台,立即受到社会各界好评,周边地区县市纷纷前来取经。
他觉得,在平时的工作中,随时都要有创新的思维。,**市建管局下属企业——房地产开发公司改制,经中介机构评估净资产为260万元。他在审核时发现,资产评估价格偏低,立即要求中介机构重新调整评估报告,将净资产价格评定为420万元。同时,督促改制企业将国有产权放到省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交易,并紧急帮助改制企业联系办理挂牌交易的手续。通过竞价交易,改制企业最终以1100万元的价格卖出,资产增值600多万元。
做廉洁自律的坦荡人
人们都说财政就是政府的管家,管好家就得管好钱。全市每年为企业向国家、省财政争取和市本级财政安排支持企业发展的资金有几千万元。只要工作中顶真,企业和个人都能两得利。可是,他深深感到,权力是组织给的,为企业服务是自己的职责。,我市一家重点骨干企业申报40万元市财政贴息,他仔细核实后发现,这家企业根本不符合有关规定,企业的报告被退了回去。企业负责人找人“开导”他:“又不是你的钱,做个人情,以后肯定记得你的好处。”听到这话,他断然拒绝,并说:“政府的优惠政策是给那些真正需要的企业享受的,领导叫我干这个工作是对我的信任,你说的那种人情我不要。”还有一次,一家镇定报企业申请一笔财政资金,他审核后发现,这家企业提供设备购置票据与账目记载不符,根据规定不可享受。企业负责人要送给他一套高档服装,被他婉言拒绝了。几天后,企业负责人又托熟人给他送来高档烟酒,遭到他的再次拒绝。
对于不符合规定的资金,他分文不办。对于应该享受的财政补贴,他分文不少,而且总是主动通知企业办理。,我市一家成长型企业开发出一款新产品,按照规定可以申报省新产品补助项目经费,可是,这家企业负责人根本不知道有这样的扶持政策。于是,他冒着高温,来到这家企业说明情况、解释政策,帮助企业完善申报材料。20万元财政资金到账后,企业负责人感激不已,派会计送来数千元感谢费。他告诉那位会计,要严守财务制度,不该花的钱一分钱也不能花,把他不认为辛苦的“辛苦费”带回去。
他对大笔财政资金严格把关,对几元钱、几十元钱的差旅费也从不大手大脚。夏天,他和同事一起去苏陈镇一家外资企业调研,早上出发时,搭乘本单位去**的便车。下午完成调研任务准备回城区的时候,企业要派车送他们,他谢绝了企业负责人的好意,和同事一起步行到公路边,在烈日下等了10多分钟,最后乘坐公共汽车回到城区。**同志就是这样一个算小账,也算大账的人,一个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服务企业的人。
Tag:事迹材料,个人事迹材料,先进事迹材料,党团材料 - 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