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学看123学习频道小学数学教学小学二年级数学案例“破五减”的珠算减法» 正文

“破五减”的珠算减法

[03-17 01:58:43]   来源:http://www.xxk123.com  小学二年级数学案例   阅读:8864

导读:教师重点提问:7-3为什么拨去一个上珠后,还要拨上2个下珠?(因为下珠不够直接拔去减数3,要拨去1个上珠5,这样多拨去了2,所以要把下珠拨上2个)在小结例12后,板书:拨去5,拨上2。4.利用知识迁移规律,学生自己学习例13:5,6,7,8各减去4应该怎样拨珠?师问:同学们,用学会的知识,能不能自己学习 5-4,6-4,7-4,8-4?(同学们满怀信心地回答:“能!”)前两道题,先让同学们自己拨,然后请两个同学各自说说自己拨珠的过程。(板书:拨去5,拨上1)后两道题,请两个同学直接到前边来,边拨边说。通过学生独立拨,请个别同学到前边来拨,教师可以发现学生是否真的掌握了,根据掌握情况调节课堂设计。(四)引导归纳总结规律教师指着例10~例13各题,引导学生讨论总结拨珠规律。这时板书是:通过讨论同学们发现,如果下珠不能直接拨去减数时,要拨去1个上珠,还要相应地拨上几个上珠,拨上下珠的个数和减数正好组成5。也就是当减1,2,3,4下珠不够减时,要从1个上珠的5里面去减,它们的规律是:减1,拨去5,拨上4(1和4组成5)减2,拨去5,拨上3(2和3组成5)减3,拨去5,拨上2

“破五减”的珠算减法,标签: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案例分析,http://www.xxk123.com

教师重点提问:7-3为什么拨去一个上珠后,还要拨上2个下珠?(因为下珠不够直接拔去减数3,要拨去1个上珠5,这样多拨去了2,所以要把下珠拨上2个)

在小结例12后,板书:拨去5,拨上2。

4.利用知识迁移规律,学生自己学习例13:5,6,7,8各减去4应该怎样拨珠?

师问:同学们,用学会的知识,能不能自己学习 5-4,6-4,7-4,8-4?(同学们满怀信心地回答:“能!”)

前两道题,先让同学们自己拨,然后请两个同学各自说说自己拨珠的过程。(板书:拨去5,拨上1)

后两道题,请两个同学直接到前边来,边拨边说。

通过学生独立拨,请个别同学到前边来拨,教师可以发现学生是否真的掌握了,根据掌握情况调节课堂设计。

(四)引导归纳总结规律

教师指着例10~例13各题,引导学生讨论总结拨珠规律。

这时板书是:

通过讨论同学们发现,如果下珠不能直接拨去减数时,要拨去1个上珠,还要相应地拨上几个上珠,拨上下珠的个数和减数正好组成5。也就是当减1,2,3,4下珠不够减时,要从1个上珠的5里面去减,它们的规律是:

减1,拨去5,拨上4(1和4组成5)

减2,拨去5,拨上3(2和3组成5)

减3,拨去5,拨上2(3和2组成5)

减4,拨去5,拨上1(4和1组成5)

师说:同学们肯于动脑筋,发现并总结出拨珠规律。今后遇到在减1,2,3,4下珠不够减时,要用“破五减”的拨珠方法。(把课题补充完整)但要想正确熟练地运用这些规律,还应反复多练。

(五)练习反馈巩固新知

1.做一做(用珠算做)

555-111=            567-333=

566-222=            5678-444=

2.回过头来做第一层次复习时最后一题

555-123=(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很快做完)

3.在算盘上拨上下面各数,分别减去12,34

2345,3456,4567,5678。

4.口算下面各题(学新知时也别忘口算)

54÷9=        70+180=      120-60=

74-59=       8+34=        660+220=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破五减”的珠算减法,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为突破难点,要精心设计教学层次。本节课共安排五个层次进行教学。

第一层次:复习旧知识,将已学过的加、减法珠算进行复习。

第二层次:设疑引入。上一层次复习的最后一题555-123,是本节要学的新知识,由于学生思维上遇到了障碍,引起了学习新知的欲望。

第三层次:指导探索,尝试讨论。要注意渐进层次精心设计。重点放在前两个例题,然后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让学生自己学习后两道例题。

第四层次:引导归纳,总结规律。通过有规律的板书,由学生讨论归纳总结“破五减”的规律。

第五层次:练习反馈,巩固新知。通过一组练习题不仅巩固新学知识,而且提高了打算盘的能力。

板书设计


 

上一页  [1] [2] 


Tag:小学二年级数学案例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案例分析小学数学教学 - 小学二年级数学案例
《“破五减”的珠算减法》相关文章

Copyright 学学看123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