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学看123学习频道语文教学中学语文试题八年级语文试题美丽的西双版纳测试卷与答案» 正文

美丽的西双版纳测试卷与答案

[11-05 05:13:36]   来源:http://www.xxk123.com  八年级语文试题   阅读:8167

导读:再看水。以量说,以质说,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有河,有湖,这是由形式上分。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情人吧?大明湖夏日的莲花,城河的绿柳,自然是好美的了。可是看水,是要看秋水的。济南有秋山,又有秋水,这个秋才算个秋,因为秋神在济南住家的。先不说别的,只说水中的绿藻吧,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这种鲜绿全凭着水的清澄显露出来,好像美人借着镜子鉴赏自己的美。是的,这些绿藻是自己享受那水的甜美呢,不是为谁看的,它们知道它们那点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浮着水皮,做绿色的香梦。淘气的鸭子,用黄金的脚掌碰它们一两下,浣女的影儿,吻它们的绿叶一两下。只有这个,是它们香甜的烦恼,羡慕死诗人呀!在秋天,水和蓝天一样的清凉。天上微微有些白云,水上微微有些波皱。天水之间,全是清明,温暖的空气,带着一点桂花的香味。山影儿也更真了。秋山秋水虚幻地吻着。山儿不动,水儿微响。那中古的老城,带着这片秋色秋声,是济南,是诗。10.第1自然段的横线上应填入的句子是()(3分)A、济南的秋天是静谧的B、济南的秋天是温和的

美丽的西双版纳测试卷与答案,标签:语文试题,http://www.xxk123.com
再看水。以量说,以质说,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有河,有湖,这是由形式上分。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情人吧?大明湖夏日的莲花,城河的绿柳,自然是好美的了。可是看水,是要看秋水的。济南有秋山,又有秋水,这个秋才算个秋,因为秋神在济南住家的。先不说别的,只说水中的绿藻吧,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这种鲜绿全凭着水的清澄显露出来,好像美人借着镜子鉴赏自己的美。是的,这些绿藻是自己享受那水的甜美呢,不是为谁看的,它们知道它们那点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浮着水皮,做绿色的香梦。淘气的鸭子,用黄金的脚掌碰它们一两下,浣女的影儿,吻它们的绿叶一两下。只有这个,是它们香甜的烦恼,羡慕死诗人呀!
在秋天,水和蓝天一样的清凉。天上微微有些白云,水上微微有些波皱。天水之间,全是清明,温暖的空气,带着一点桂花的香味。山影儿也更真了。秋山秋水虚幻地吻着。山儿不动,水儿微响。那中古的老城,带着这片秋色秋声,是济南,是诗。
10.第1自然段的横线上应填入的句子是(  )(3分)
A、济南的秋天是静谧的  B、济南的秋天是温和的
C、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  D、济南的秋天是虚幻的
11.第1自然段写作者幻想中的济南的特征是     、     、     。(3分)
12.第3、4自然段,作者从不同角度展开了对济南秋山秋水具体景象的描摹。山是从    、    、    的不同来写的;水是从   、   、    上来写的,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6分)
13.第3自然段写秋山的颜色,没有按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的顺序,而是先写山腰,再写“山脚”和“山顶”,其原因是    。(2分)
14.第3自然段写山腰的变化,连用了六个“忽然”,其作用是什么?(4分)

15.第3自然段最后一句的感叹句,它具体赞美的是   。(2分)
16、第4自然段描写绿藻的“绿”,其用意是    。(2分)
17.第4自然段中“它们知道它们的那点绿的心事”一句,两个“它们”都是指代      。(2分)
18、从全文看,作者是抓住景物的特征和变化来写的。济南秋天的景物特征是    的;写景物的变化,则融合了   和客观景物的变化。全文着力写景,但又在描绘景物中渗透了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丰富感情,诗情画意融为一体。贯穿以全文的线索应是    。(4分)
19、片断写作练习:(40分)
以“家乡的     ”(只可填春、夏、秋、冬)为题,写一则景物描写的短文。


《美丽的西双版纳》答案
1.A 2.A 3.①比喻。生动形象地描写出竹楼的外形特点。②拟人。拟人化的动作描写,使大象的憨厚之态跃然纸上。 4.①×②√③√④×⑤√ 5.傣族人互帮互助收谷子、打谷子的场面,突出傣族人民风淳朴。 6.D 7.傣族人对水天生就有一种崇敬感。 8.村寨建在水边;傣族人最隆重的节日是泼水节;村里的饮水井上建神塔,从不到井边玩耍。 9.水关系到傣家人的生存。 10.C 11.古朴、安静、秀美 12.颜色、方向、高矮;量、质、形式 13.既符合人们日常的观察习惯,又为下文重点写山腰做垫。 14.突出颜色变化莫测,给人以动感。 15.赞美塔在蓝天映衬和阳光照耀下,更高了些,棱角曲线更真、更分明、更瘦硬了。 16.用绿藻的“绿”来突出水的澄清。 17.“绿藻” 18.诗境的;作者的主观想像;对济南秋天的赞美(情线) 19.略


上一页  [1] [2] 


Tag:八年级语文试题语文试题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试题 - 八年级语文试题
《美丽的西双版纳测试卷与答案》相关文章

Copyright 学学看123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