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棵小草自惭形秽》
1.树比人活的长久,但并不以此傲人;树绝对不伤人;树比人坚忍;树会帮助人。(每点1分)
2.①这句话运用了象征(托物言志、比喻)的手法(1分),表面上说的是树,实际上说的是人。人容易战胜各种不幸和灾难,但常常会被名利压垮(2分)。
②小草纤细、柔弱、寿命短、身形渺小,不受重视(1分),但依然能昂然立着、怡然挺立、安然生活。(2分)
3.虔诚、尊敬--嫉妒--自卑、伤感--自信、自强。(每点1分)作用:形成一条线索,贯穿始终,使文章结构更紧凑,主题得到突出。(2分)
4.有关系(1分)。这是反衬的表现手法(1分):着力描写树的伟大,愈加反衬出小草的卑微,着力描写树受人尊敬,愈加反衬出小草被人忽略(2分);突出了"即便卑微如小草,都不自惭形秽,何况万物灵长的人类"这一主旨(2分)。
《好一朵木槿花》
1.(1)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紫薇和木槿落户小园中非有意为之,表现了木槿顽强的生命力,而具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3分)
(2)作者采用比喻的手法,用一个"漾"字,形象而贴切地描绘出草面的动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效果。(3分)
2.作者由玉簪花下笔,继之写美人蕉,然后带出主角--木槿花,能达到起笔自然,不显突兀的效果。(2分)以紫薇的娇气反衬木槿的不畏艰难和美丽。(2分)
3.前年秋天,在荒草没膝的园中,一朵紫花缀在绿枝上,使极端惶恐的"我"改变了心境。让"我"对生活充满希望。(2分)去年,一朵紫花从重压下挣扎出来,震撼了"我"的心灵,令人产生悲壮之感。(2分)
4.因为环境转好,木槿花不再具有那种顽强不屈的精神。(2分)表达了作者对木槿花的期待和期待未果的失望。(1分)
参考答案:
1.通过刻画在恶劣环境下顽强生长的胡杨树形象,衬托出沙漠中同样富有顽强生命力的红柳的美。(意思对即可)
2.答题要点:(1)因看见身处险恶环境中的自在、散漫同时不失美好的生命--红柳,而产生了强烈的惊讶和喜爱。(2)红柳给了作者深刻的印象,使他产生了丰富的联想。
3.答题要点:(1)突出红柳甘守寂寞,淡泊名利的思想境界;(2)以物喻人,歌颂那些在名利面前甘守清贫,坚持操守的人。
4.bd
21、(4分)悲壮、苍凉("沧桑"等类似的词语均可)(答对一点得1分)。为写胡杨的坚韧、悲壮的特点做铺垫;增加文章的历史感(或"厚重感"等)(答对一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22、(4分)说明胡杨并不孤独;衬托(或"表现"等词均可)胡杨有着跟红柳、红树林一样的高贵、清白、忠诚的品质。(每点2分,第二点如没有答出具体的品质,扣1分)
23、(6分)①胡杨孕育了中华文明(或西域文明);②胡杨精神是顽强坚韧、忠诚、宽容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或只答"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精神");③深深植于大地的胡杨的根,如同我们中国人的心,使中国文化连绵不息。(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24、AE(4分)(答对一项得2分)
Tag:高三语文试题,语文试题,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试题 - 高三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