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思考——分析“减负”瓶颈
虽然在落实“两个减负”的道路上,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前进,但还是时常感到力不从心。是什么阻碍了我们前
www.xxk123.com
(www.xxk123.com)进的方向?是什么束缚了我们前进的脚步?是什么制约着我们前进的速度?减负的潜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拓展和挖掘,我们必须找到问题之所在,然后直面挑战,努力的去攻克。经过广泛而深入的调研,走访纳税人了解一手信息资料,召开税企座谈会和干部座谈会倾听心声,我们找到了影响减负增效的突出问题。
(一)思想意识的缺位。
我
们每个税务干部都知道“两个减负”,但是真正能带着这种意识去工作的人却寥寥无几。减负的手段不是凭空制造的,而是从基层、从税收征管一线中发现并提炼出来的。而我们的干部在抱怨工作压力大、业务繁琐时却很少去积极主动的思考纳税人减负的需要,很少去总结自身岗位减负的需要。减负意识的缺乏和淡薄是最深层的制约,束缚了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减负工作的落实和减负实效的提高。
(二)实效评估的缺位。
一项措施的推行,不是以实施为终结,而是要在实践中不断检验、不断修订、不断完善的。目前出台的各种减负措施各单位的执行力度不一,缺乏相应的监督管理和成效评估,使减负工作一直处于游离状态。究其原因一是减负工作牵涉各单位、各部门,人人有责,却没有人切实负责;二是减负工作还存在重形式、轻实效的症结,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三是对减负措施一味机械的执行,缺乏思考、疏于分析、忽略总结。所以这些减负措施的推行,到底减轻了谁的负担,减轻了多少负担,是否符合实际需要,是否提高了征管效能都没有结论。减负不应停滞在决策上、制度上、形式上,而应该是动态的、发展的、确有实效的。
(三)系统完善的缺位。
综合征管软件的上线和运行是税收征管工作信息化和规范化的新纪元,但它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例如目前发票管理岗位发票的交旧验旧工作需要按月录入,不仅每月开具发票的份数和票号都需要进行手工计算录入,还要分别计算每月开具发票的不含税金额和税额,有的个体工商业户一本商业销售发票25份可以使用两年甚至三年,工作人员要把这一本发票的信息录入系统相当耗费时间,虽然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还是没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类似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征管一线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现问题,依靠自身的力量、依靠一个单位的力量、依靠“软环境”的改善仍无法有效解决时,应及时提交上级机关调查研究,核定成本,集中人力资源进行跟进完善,例如小软件的开发。
(四)税法宣传的缺位。
虽然我们积极利用每年的税法宣传月、宣传日进行集中宣传,在日常税收工作中也不断强调加强税法宣传,但从结果上看我们的宣传并不到位。很多纳税人来办理纳税事宜时还非常迷茫,有的甚至分不清国税、地税和工商业务的归属。我们宣传的内容是不是纳税人迫切想了解的?我们宣传的方式是不是纳税人普遍欢迎的?我们宣传的结果是否让纳税人感到满意?这些问题都没有答案。目前的税法宣传只是为了宣传而宣传,不是流于形式,就是急功近利,并没有成为辅助和推动税收征管工作加速前进的有效手段。
(五)联动机制的缺位。
“两个减负”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但我们在实践中往往容易忽略这一基本规律,割裂了“两个减负”的内在需求。一是横向联动机制缺位,基层单位之间的减负经验缺乏交流,相同或相近的共性困难,却在各想各的办法,不能共享好的做法,这本身就是一种资源的浪费;二是纵向联动机制缺位,上下级之间仍缺乏沟通,基层单位在不违反法律和程序的前提下努力为纳税人减负,必然会对现有的工作流程、工作要求进行或多或少的变革,这些变革直接关乎各项排名指标和考核检查,而上级单位并没有及时了解、及时分析、及时调整,导致减负与考核的脱节、给纳税人减负和给基层减负的脱节,从制度上挫伤了基层干部、基层单位减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大家宁愿按部就班,也不敢冒风险推陈出新了。
三、展望——勾勒“减负”前景
(一)改变观念,就从现在开始。
一句话、一个提醒、一次会议都有可能改变我们长久以来固守的观念。这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平台,让我们珍惜这一次思考和探讨的机遇,就从现在开始改变观念,认清“两个减负”的实质,从心底深处、意识深处去接受和理解,并为之奉献我们的热情和才智。“予人玫瑰,手有余香”,我们给他人减负也会给自己减负,减负本身就是一举两得的。基层税务干部为纳税人着想,简化办税程序,优化纳税服务,切实给纳税人减负,其实相应地也会减轻自己的工作压力;上级给基层减负,简化考核程序,优化考核指标,切实给基层减负,其实相应地也会减轻自身的负担。落实“两个减负”是当前构建“大征管”格局的必然要求,我们每个人都已经被纳入“大征管”格局中,所以我们每个人也都应该为减负做贡献。改变观念是第一步,落实行动才是关键,减负应贯穿到我们税收执法和纳税服务的始终,并渗透到每一环节中去。落实“两个减负”是当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对我们税务干部提出的新要求,我们一定要用实际行动去落实好、贯彻好。虽然在减负的过程中并不会一帆风顺,可能有反复、有失败,但我们应该相信我们所做出的努力不会白费,每一次小小的付出在时间的检验里换来的都是更大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