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学看123范文中心总结报告经验交流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正文

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10-15 15:41:44]   来源:http://www.xxk123.com  经验交流   阅读:8373

导读:1、违反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道德规范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是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中最重要的道德规范,而恰恰在这一规范上存在的问题具有普遍性,造成大面积的会计信息失真。围绕这一问题的焦点集中在,当单位负责人授意会计人员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时,会计人员是否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规范。实践证明,大部分会计在这两难的选择中舍弃了职业道德原则。相当部分中、老年会计人员,在不得不帮助单位弄虚作假时,表现了高超的技术处理能力,操作极具隐蔽性,一般较难发现,易于逃避外部监督。如国家规定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的监督时,这些会计人员则能作好与"协调"、"配合",使监督弱化以致流于形式,他们在单位里因此常被视为技术高、会"公关"、有本事的会计人员。2、不熟悉法规,遵纪守法的意识淡薄不少会计人员不能做到熟悉法规、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意识日意淡薄。他们缺乏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不关注、不学习会计法规,就更谈不上遵记守法,依法办事了。有的会计人员思想上竟然没有会计职业道德的要领,这是现实中会计职业道德思想基础的严重扭曲。3、缺乏钻研业务,精

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标签:经验交流材料,学习经验交流,http://www.xxk123.com
  1、违反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道德规范
  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是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中最重要的道德规范,而恰恰在这一规范上存在的问题具有普遍性,造成大面积的会计信息失真。围绕这一问题的焦点集中在,当单位负责人授意会计人员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时

,会计人员是否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规范。实践证明,大部分会计在这两难的选择中舍弃了职业道德原则。相当部分中、老年会计人员,在不得不帮助单位弄虚作假时,表现了高超的技术处理能力,操作极具隐蔽性,一般较难发现,易于逃避外部监督。如国家规定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的监督时,这些会计人员则能作好与"协调"、"配合",使监督弱化以致流于形式,他们在单位里因此常被视为技术高、会"公关"、有本事的会计人员。
  2、不熟悉法规,遵纪守法的意识淡薄
  不少会计人员不能做到熟悉法规、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意识日意淡薄。他们缺乏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不关注、不学习会计法规,就更谈不上遵记守法,依法办事了。有的会计人员思想上竟然没有会计职业道德的要领,这是现实中会计职业道德思想基础的严重扭曲。
  3、缺乏钻研业务,精益求精的精神
  现实中不少会计人员缺乏基本的业务素质,会计工作拖拖拉拉、频于应付差事。他们业务知识贫乏或知识老化,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知之甚少,专业技术能力较差,职业胜任能力明显不够。业务素质的低下,还表现在工作中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记帐不符合规范,帐簿混乱、帐帐不符、报表挤数的现象,在不少单位是司空见惯的。实践中由于会计人员业务不熟,而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也并不少见。这些都大大降低了会计工作效率和会计工作质量,违背了职业道德的要求。
  二、会计职业道德严重滑坡的原因
  (一)社会不良风气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影响
  1、历史造成的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我国建国以后的十多年中虽然在经济工作中也出现过高指标、瞎指挥和浮夸风但在总体上社会风气是健康的。五十年代浮夸风和"文化大革命"中实用主义、颠倒黑白、弄虚作假思潮的影响在延续,遇到市场经济环境,又迅速膨胀,使会计信息服从所谓的"政治"需要,会计人员无力阻拦,随波逐流,表现出职业道德的滑坡。
  2、利益驱动的负面影响。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社会上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都在发生变化。在会计领域也同样遇到了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二律悖反"的困惑。如物质利益原则就恢复了其应有的地位和作用。物质利益原则在国家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但是物质利益原则也表现出其本身所固有的两重性。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时,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剥削阶级意识抬头,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削弱,致使社会上一些丑恶现象频现,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包括会计人员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也会发生同样的变化。所以人们在分析会计信息失真原因时所讲的"利益驱动"就是这种价值观念变化的一种负面效应。例如,在下岗失业和违反原则作假帐的两难选择中,多数会计人员选择了按单位负责人意见作假帐,表现了追求最基本的自身经济利益。反映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的失范。
  3、会计规范体系不完善。当前,满足国家宏观控控和市场运行需要的会计管理体系还没有形成,会计规范体系也不完善,而企业又是社会各方利益的联结点:即投资者从中获取投资报酬,管理人员从中获取薪金,政府从中获取税金。在许多情况下,各方利益经常发生冲突。投资者、管理者从个人角度出发更多考虑的是企业的微观利益,政府则从全社会角度考虑的是实现本国资源最优配置的宏观利益。微观利益与宏观利益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诱发了会计造假的产生。而我们国家对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处罚力度不大,使得违反会计法规的成本低廉且能给违法者带来巨大的利益,一定程度上助涨了造假的气焰。由于社会审计监督和会计咨询、服务体系等法律监督机制尚未完备和充分发挥作用,使得会计人员常常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二)单位负责人的不良道德影响
  会计人员在单位对单位负责人地位上的从属性,也就带来其职业道德作用上的从属性。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发挥作用的程度具有从属性特点,较缺乏独立性品格。会计人员是单位内部的会计做作业人员,是受聘、受雇于其所在单位的工作人员,其衣、食、住、行、任免、奖惩、升迁,均依靠其在单位的任职及任职的业绩。在过去,赋予会计人员"双重身份",使他们既是单位的工作人员,又是代表国家的工作人员,会计人员的任免并不完全决定于单位负责人,还要受上级主管部门的约束,这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是适应的,也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在人事制度、劳动工资制度的改革中,这种"双重身份"就行不能了,他们同独立、公正执业的注册会计师不同,没有在单位之外、之上的独立执业地位,他们的工作完全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管理之下,单位负责人拥有充分的用人权。会计人员在单位的地位具有天然的从属性,使得其职业道德在单位会计工作中,能否发挥作用,和作用大小,也就不可避免地具有了从属性,从属于所在单位的文化层次、及其单位负责人的道德水准。这种从属性往往不以会计人员的主观愿望为转移,而且这种从属性对会计人员自我职业道德修养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要求会计人员要具有比以往高尚的职业道德境界,才能使职业道德充分发挥作用,而不少会计人员却很难做到这种程度。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经验交流经验交流材料,学习经验交流总结报告 - 经验交流
《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相关文章

Copyright 学学看123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