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紧迫任务
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主线,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关系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而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层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因此,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全党就要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
1提高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课题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党的先进性是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依据,是党赢得人民信赖和拥护的根本条件。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内在统一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中的。先进性建设是执政能力建设的前提和基础,离开了党的先进性,党的执政基础不可能巩固,执政能力不可能提高。而党的执政能力则是执政条件下党的先进性的现实体现,一个政党如果不能通过提高执政能力完成执政使命,就不可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就谈不上保持和发展先进性。总结党的建设经验,我们之所以能够长期执政并执政好,根本原因就在于党能够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站在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前列,不断巩固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提高执政能力,因而对广大人民群众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而世界上一些大党失去政权的经验教训也表明,一个党失去了先进性,不论拥有多么强大的手段,都会走向衰败甚至消亡。可以说党的建设的一切活动,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保持党的先进性;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归根到底要靠自身理论、路线、纲领、政策和实践的先进性。所以,抓住了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就抓住了党的建设的根本,抓住了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关键。同时也要看到,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是历史的、具体的,既是一以贯之的,又是与时俱进的,是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因此,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加强学习,体现时代要求,反映人民心声,成为了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
2执政党自身建设情况发生了新变化,给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带来了新挑战
第一,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发生了新变化。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我国相继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政党所处的环境发生变化了,政党的行为模式当然也要相应变化。像第一个历史性转变反映到政党形态,就意味着中国共产党要从革命党变为执政党;第二个历史性转变则要求中国共产党把建设社会主义作为主要任务;第三个历史性转变要求中国共产党不仅要建设社会主义而且要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一个没有任何教科书可参考、全要靠自己探索的全新实践,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第二,党的队伍发生了新变化。我们党已经由成立时的十几名党员,发展到今天的7600多万名党员,成为领导13亿人口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党员队伍的空前壮大,是我们党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兴旺发达的象征;与此同时,组织和管理的任务也比过去艰巨繁重得多。如果疏于和放松教育与管理,就会出问题,甚至出大问题。从党的干部队伍来说,现在正处于整体性新老交替的重要时期,如何把党建立89年和执政61年形成的优良传统、优良作风传给下一代,并结合新的实际不断发扬光大;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领导干部队伍,保证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代代相传,这是党的建设面临的一个根本问题。
第三,长期执政给党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执政党的根基在于人民群众的支持,人心向背历来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性原因。由于长期处于执政地位、履行执政职能,这使我们党有条件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了各项事业的巨大成就,同时也增加了脱离群众的危险。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执政党的建设和管理,要比执政前艰难得多。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党内一些惰性的、消极的甚至腐朽的东西逐渐滋长起来,从思想上、作风上、组织上严重侵蚀着党员、干部队伍,影响着党的凝聚力、战斗力的增强和党同人民群众关系的加强。
Tag:经验交流,经验交流材料,学习经验交流,总结报告 - 经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