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重点地区发展受瓶颈制约。重点地区道路管养体制不顺,镇级部门道路管养经费不足,能力不强,造成道路路况差;公共交通布局不管理,群众出行不便;水、电、气事业发展相对滞后。
二、关于建设和谐某市的目标与评价指标
1、总体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针对某市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探索城市建设和管理新模式。在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中,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有序推进,协调发展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城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规划先行,基础设施先行、环境先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和高水平管理的原则。力求某市城市基础设施体系能“建精品、创亮点、求超越、快发展”,使某市城市建设由治标管理向长效管理转变,城市功能由满足需要向同步与国际接轨转变,努力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环境。
2、评价指标
道路密度、人均道路占有面积;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绿化覆盖率;公交线网密度。
三、关于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
▲近期任务(20xx年前)
(一)道路交通
1、全面完成“三线、五纵、七横”立体道路交通格局。在已经完成“一线、四纵、六横”的基础上,积极协调,加快工程前期动迁和施工过程中的推进协调,确保m1线、m7线(二线)、潘泾路(一纵)、石太路(一横)建设任务的如期完成,形成“三线、五纵、七横”立体道路交通格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主体框架道路建设,提出“七纵、八横”交通格局,增加“二纵”(a13、富长路)、“一横”(宝钱公路),并完成富长路、宝钱公路建设任务。
2、完善主次干道道路网络建设和改造。完成石太路、富长路、军工路、北蕰川路、潘泾路、祁连山路等主干道建设;完成杨泰路、集宁路、一二八纪念路等道路建设任务。
3、提高农村公路通达深度及公路网基础水平。计划新、改建农村公路62.61公里,其中新建29.41公里,改建33.2公里;新、改建桥梁25座,其中新建16座,改建9座;自然村之间公路通达率达到100。
4、建立道路交通信息管理系统在管辖区域主要道路、重要区域内道路上设置50个交通信息采集点,监控道路交通运营情况,提升管理档次,用先进科学的技术替代阶段性人工收集道路信息的落后状况。
5、加快公共客运交通发展。确定公交主干线网,保留优良公交线路,调整不合理线路;调整与市中心联系的公交线路,配合轨道交通的发展实现一体化公交;增加城镇间公交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新辟一些与轨道交通接驳的公交短线。
6、改革道路管理体制,推行道路统一管理研究制定乡镇道路管理办法,改革现有道路两级管理体系,将镇道路统一纳入区市政道路(公路)专业管理范畴,统筹养护经费,提升全区道路管理品质和能力,加快迅速发现问题、快速处置问题的能力,改变多头管理,责任难以落实的现状。建议以道路设施量为依据,以设施养护经费为标准,镇管道路经费根据各镇道路设施量,统一从镇财政单列,划拨专业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实行专款专用。
(二)绿化建设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5平方米,绿化覆盖率37%,绿地率32%。
序号项目面积(公顷)
1爱晖路长江西路西南角高压带2
2西城区主题公园50
3白鹭公园23
4吴淞十一街坊1.2
5共和新韵0.4
6虎林路东侧(呼兰路以北河边)0.7
7铁山路(友谊路跨线桥)1.1
8泗东码头一期0.98
9江杨路四期7
10环区步道60
11蕴川路两侧30
12炮台湾公园55
13宝杨路两侧(蕰川路江杨北路)5
14庙行公园20
15西北公园一期100
16沪太路道路拓宽绿化工程(外环立交至洋桥收费站)46
17北蕴川路绿化工程(蕴川路至新川沙路)25
18石太路绿化工程(老蕴川路至沪太路)32
19宝安公路绿化工程(蕴川路至区界)46
20淞宝工业区50伏高压走廊绿化10
21高境地区配套公园4
22高境镇江杨地区大型公共绿地0.3
23庙行地区大型绿地0.3
24刘行地区大型绿地0.3
25生态专项建设工程459.38
26潘泾路道路绿化工程27.5
27淞南地区大型绿地0.3
合计1007.46
(三)水、电、气事业
1、近期污水设施建设
Tag:经验交流,经验交流材料,学习经验交流,总结报告 - 经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