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将课程改革置于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中
——课程改革要主动服务于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世界经济发展已经从工业经济时代,逐步进入到知识经济时代.中国经济用了近20年的时间,完成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变革,改变的不仅是经济的运行模式,同时也带来了人们价值观念,思维习惯,生活方式
的巨大变化,带来了社会运作模式的巨大变化.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各行各业都采取了积极主动的态度,应对经济与社会的变革.但是,本应具有"前瞻性"的教育的变化却是滞后的.甚至可以这样认为,我们身边的社会早已进入市场经济的时代,而我们的教育与学校管理却基本上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时代.按计划经济社会的规律运转的学校,要培养建设市场经济社会的人才,这显然是困难的.社会是一个大系统,教育是社会的子系统.社会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变革,以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都必将引发学校教育的重大变革.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不仅决定了一定社会中的教育是否要进行改革,而且也从根本上决定了改革的方向,目标及其规模.
在这样的背景与动因下,我国开始了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由此可见,本次课程改革,其实质是教育为了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的一项改革(如下图).所以,我们只有从宏观上,从社会发展全局上去研究教育,将课程改革置于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中研究,这样有利于找准课程改革的定位和把握课程改革的方向.
计划经济社会市场经济社会
适应
不能
教育教育
课程改革
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以邓小平同志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的.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三个面向".把教育放在社会大环境中研究,就可以少走弯路.课程改革也一样,将课程改革放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研究,这样就可以使课改"形散而神不散",百变而不离其宗,主动适应并服务于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因此,我校将《适应市场经济社会的学校管理实践与研究》,作为学校管理的主干课题,力求揭示适应市场经济社会的学校管理基本规律,为课程改革保驾护航.
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等特点.
平等性,告诉我们:课程改革要高举"平等"和"均衡"的旗帜;
竞争性,告诉我们:课程改革要张扬"个性"与"特色".
法制性,告诉我们:课程改革要有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管理制度保证;
开放性,告诉我们:学校要开放办学,要与学生与家长与社会建立广泛的沟通.
二,将课程改革置于学校管理整体改革的大环境中
——课程改革需要学校管理整体改革的支持
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的,整体的工程,它涉及到学校管理的全方位.从狭义的角度理解"课程",学校管理属于课程改革的支持系统.从广义的角度理解"课程",学校管理实际上也是"课程",属于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这里,我们且不去讨论"课程"的概念,我们只是想认清学校管理与课程改革的关系.不管是作为课程改革的"支持系统"还是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学校管理都应该以新课程的理念为指导,建立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课程改革支持系统,为课程改革创造良好的"大环境",这样才能保证课程改革有力,持久,深入地推进.
(一)构建共同的价值观,确立学校管理的"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既然学校管理也可以以"课程"的身份作为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那么这门"课程"也应该有它的"课程标准".在市场经济社会里的学校,应有自己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这种学校管理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我把它称为学校管理的"课程标准",它代表了一所学校的价值取向,具体体现在学校的办学理念,倡导的校风与确定的办学目标上,是学校管理中选择具体管理方式与手段的依据.
1.确立"诚信办学,教育服务"的办学理念
市场经济文化的核心是"诚信",教育的职能是"服务".我们认为,市场经济社会里的教育,应该是一种承诺和一种服务,这种承诺就是"诚信办学",这种服务就是"教育服务".因此,我们将"诚信办学,教育服务"确定为我校的办学理念.
诚信,即诚实守信.市场经济社会里的学校首先要诚信.一方面,是对党和政府诚信,认真贯彻教育方针,认真办好学校;另一方面,是对人民诚信,对学校来说,主要是对学生和家长要诚信.
上年招生时,我校上一任班子曾作过三个承诺,即:①腾出教师宿舍楼给新生住宿;②组织新生军训活动;③组织部分新生夏令营活动.这三个承诺,学校新班子接任后,尽管起始工作千头万绪,但都逐一作了兑现.在学校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我们还主动退还上学期非典时期的学生住宿费.我们以"诚信"的形象站在了学生与家长的面前.由此我们进一步提出 www.xxk123.com (www.xxk123.com),将"诚信"作为我校的基本办学理念和立校之本.我们认为,学校只有"诚信"才能取信于学生,取信于家长和社会,才能真正赢得声誉.学校也只有"诚信",才能培养出"讲诚信"的教师与学生.
Tag:教育教学,教育教学论文,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总结报告 -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