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学看123范文中心总结报告教育教学把阅读自主权交给学生 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正文

把阅读自主权交给学生 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12-12 12:56:10]   来源:http://www.xxk123.com  教育教学   阅读:8529

导读:二、质疑 法国教育家第惠斯多说:“教学艺术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的质疑能力相当欠缺,学生所能提出的问题多数是“这个字怎么读?”“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等关于字词的没有深度的问题。所以执教中教师对学生质疑、答疑这一探索过程不敢放得太开。所以课堂质疑普遍存在的问题是: 1.课堂质疑“有名无实” 课堂上专门给学生一段时间质疑,而等学生一个个说完后,教师却按事先准备好的话总结一番,接着教师不管刚才质疑的具体情况,生硬地出示几个预先设计好的问题而置学生的提问于一边,仍按既定方针教学。这样,把质疑当作了一种点缀和摆设,仅仅是过场而已,课堂质疑也就成了“有名无实”。 2.课堂质疑成了“排练后的公演” 曾看到过这样的现象:上课至关键处,一位学生提出了一个水平很高的问题,教师听后作欣喜万分状,对该生大加赞扬,然后重点突破,漂亮地解决了教学难点,原以为会给课堂增添一个亮点,殊不知明眼人一看便知,这是“排练后的公演”,带着明显的演戏的痕迹。这种课堂质疑对学生的发展实在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3.课堂质疑解答后还留“遗憾无限” 课堂上,学生的思维会不

把阅读自主权交给学生 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标签:教育教学论文,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http://www.xxk123.com

二、质疑

法国教育家第惠斯多说:“教学艺术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的质疑能力相当欠缺,学生所能提出的问题多数是“这个字怎么读?”“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等关于字词的没有深度的问题。所以执教中教师对学生质疑、答疑这一探索过程不敢放得太开。所以课

堂质疑普遍存在的问题是:

1.课堂质疑“有名无实”

课堂上专门给学生一段时间质疑,而等学生一个个说完后,教师却按事先准备好的话总结一番,接着教师不管刚才质疑的具体情况,生硬地出示几个预先设计好的问题而置学生的提问于一边,仍按既定方针教学。这样,把质疑当作了一种点缀和摆设,仅仅是过场而已,课堂质疑也就成了“有名无实”。

2.课堂质疑成了“排练后的公演”

曾看到过这样的现象:上课至关键处,一位学生提出了一个水平很高的问题,教师听后作欣喜万分状,对该生大加赞扬,然后重点突破,漂亮地解决了教学难点,原以为会给课堂增添一个亮点,殊不知明眼人一看便知,这是“排练后的公演”,带着明显的演戏的痕迹。这种课堂质疑对学生的发展实在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3.课堂质疑解答后还留“遗憾无限”

课堂上,学生的思维会不断地迸出火花,对学生提出的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问题,教师不能抓住最佳教学时机引导、点拨,用模棱两可的语言草草解释。这样,既扑灭了学生思想的火花,又挫伤了学生质疑的积极性,解疑之后仍有一大堆的疑问,一大片的遗憾。

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方法

(一)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

把质疑问难引进课堂,需要学生不仅要专心致志地听老师讲,还要使自己的脑筋处于“完全开动”的状态中,要随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1、培养学生“敢问”精神

“敢问”是一种良好的心理行为。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在提问中往往会产生“我提的问题恰当吗?”“我的问题太肤浅,同学会讥笑我吗?老师会批评吗?”等的心理。教师应经常向学生说明多问的好处,及时表扬敢于提问的学生,鼓励学生多问。学生不论提出什么问题,有的甚至是很不合适的,只要他们态度认真,老师也不批评他们,不说他们不认真听讲,使学生解除思想顾虑。学生提出的问题如和本课知识有密切关系的,就马上请别的学生或自己解答;对一些与本课关系不大的问题,或完全离谱的问题,可在课堂上作适当引导后,再在课后帮助解答,做到学生提出的问题个个有着落。这样学生的顾虑消除了,有疑难都能大胆提出来,渐渐就会连一些成绩比较差的学生也能向老师提问了。

2、指导学生“会问”的方法

课堂上,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抓不住要领,有时冥思苦想也提不出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关键处扶一把。我们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处地方质疑:

(1)从课题质疑。(2)从记叙文的要素处质疑。(3)从文章的思路处质疑。(4从文章的重点词句处质疑。(5)内容矛盾处质疑。(6)从内容没有写清楚(或没写完)处质疑。(7)从语句重复处质疑。(8)文章的细节描写处质疑。(9)内容顺序有所变动处质疑。(10)从过渡段)处质疑。(11)标点符号处质疑

(12)从插图处质疑。(13)从自己认为不懂、奇怪的地方质疑。

培养学生提问的方法很多,既可以在课堂上问老师,也可以学生相互讨论;既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也可以在课外活动中进行;既可以在课前预习中进行,也可以在课后联系作业中进行。

(二)把发现质疑贯穿于教学活动中

1、自学生疑,沟通求疑信息

自学生疑,是放手让学生自学,在自学中,学生用“圈、点、划、批”等办法勾出疑难,待下一步讨论排疑。在这一环节里,学生通过自学能挑出其中的疑点,就会产生急于解决的心理,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思维情况及知识的认知情况,以便集中力量,解决问题。

2、鼓励质疑,引导自主探究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丰富多变的。它应该成为学生阅读、思考、观察、操作、想象、质疑、创新的过程。高明的教师能针对教学过程中学生各具特色的表现进行及时、准确,符合个性的评价、引导,既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同时体现人文关怀,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3、读中释疑,深化求疑成果

教师应扣住课文重点、难点设疑,以读促读,在读中“启发释疑”。同时,也鼓励学生在读中有所发现,产生新疑,使他们始终保持“愤”、“悱”状态。我听过这样一堂公开课。教师在深情并茂地范读课文后问学生:“老师读得好不好?”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你为什么把课文的最后一句读得那么大声?”“(课文最后一句是:小鸟在枝头高唱:“红领巾真好!”)只见教师沉思片刻后微笑地请那位学生坐下并说:“你听得真用心,连老师哪里重读都听出来了。那么,老师为什么要把最后一句读得这样大声呢?请同学们自己读的时候好好想想,你认为该怎么读,等一下再告诉老师好吗?”后来,老师又再次请刚才那位学生发表意见,非常圆满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我觉得这个学生提出的意见非常有意思,看得出他是动脑了,而且是用心去学的。对于学生这种有个性、有创造的“意外”,这位教师并没有忽略不计,而是热情激励、顺势牵引。那么,受到鼓舞和激励的就不只是那位提问的学生,而是全班的学生。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教育教学教育教学论文,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总结报告 - 教育教学

Copyright 学学看123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