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作为聚集若干工业企业的区域,它对土地利用率等方面是有限制要求的。目前的土地集约效应情况表明我市工业园区入驻的企业数量不是很多,生产规模大、投资项目大的客商较少。
2、产业集群的特征不明显。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产业集群超越了一般产业范围。在××地域范围内,有大小十个工业园区。但由于行政区划管理体制的限制和影响,十个园区虽然也有一些地方特色,但唯独未形成多个产业相互融合、众多类型机构相互联结的共生体,对外未构成作为“××园区”这一品牌特色的竞争优势,十个园区的企业,其生产经营活动涉及31个行业大类,表面上看行业众多,但产业零散、企业关联度不大,园区内的企业大多只是地理空间的聚集,是企业数量上的简单“堆砌”,尚未建立真正的企业群体。如袁州医药工业园,顾名思义应是产业集聚度较高、产业特色较鲜明的园区,但实际上园区内的企业涉及的产业范围有医药、食品、化工、服装等十几个行业大类,只有5家医药企业,大部分企业关联度不大。
3、园区企业植根性不强。植根性它表明企业的经济行为深深嵌入于社会关系中。它不仅仅是地理上的靠近,更重要的是企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本地联系,包括政治、社会、文化和经济各方面。植根性是产业地方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形成产业竞争优势的力量源泉。目前,工业园区内的企业大多数是通过招商引资进来的,与当地原有企业、原有产业,与当地资源、市场还缺乏紧密的有机联系和牢固的共生关系,有些企业目的在于享受土地出让等优惠政策,有些企业目的在于吸纳当地大量廉价的资源。因此,这类企业植根性不强,没有与当地经济发展形成深度嵌合,在做大做强地方支柱产业方面的动力不足,表现在企业的后续投入和扩大再生产方面的积极性不高。在××,诸如象上高旺旺集团利用当地大量农副产品资源进行深度加工,实现外商增利、农户增收、政府财政增长三赢的企业,数量是不多的。因此,从植根性这一特定角度看,这也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4、园区经济结构的外向度较低。对于开发区的定性,邓小平同志早就有过肯定的结论。总结各类开发区的特点,可用四句话来概托:企业结构以外商投资为主,产业结构以现代工业为主,产品结构以出口为主,致力发展高新技术。虽然这是对国家级开发区的定性,但作为地方性的工业园区,定位高一点也是可以的。××本身就是一个外向型经济发展较慢的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迫切需要加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园区经济一个重要的目标是要提高外向型经济的份额。但这一目标现在来看还是有较大差距的。20xx年,园区企业的出口交货值仅占园区工业总产值的4.81%,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所占比重低近1个百分点。
三、加快园区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
针对当前园区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问题也是潜力,也是发展的希望所在。
1、多管齐下,优化配置好园区土地资源。当前,我市工业园区规模偏小,档次有待提高。20xx年,每平方公里产品销售收入不足4亿元,不仅与国内高水平的高科技园区每平方公里数十亿元产出无法相比,与全省平均水平也是有明显差距的。因此,在国家严把信贷和土地两道闸门的情况下,要催化和放大土地集约效应,必须要做大做强园区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园区企业是构成园区经济的基本细胞,只有细胞充满活力,整个园区的发展才有生气、才有后劲。从一季度所反映的情况来看,园区企业首先要提高产品的市场适应度,提高产品的销售率。在提升企业经营水平的同时,增强企业的自我良性发展意识。二是园区管理者方面及政府有关部门在新入园企业的建设过程中,要增强优质服务意识,急投资者之所急,想投资者之所想,在可能的条件下,尽力缩短建设周期,使投资者尽早实现投产目标,提升企业开工率。三是在解决资金瓶颈方面,金融部门要尽可能的为企业解决燃眉之急。园区企业绝大多数是民营企业,金融信贷壁垒过高,始终是企业家的一块心病,这个问题要引起充分的重视。四是对少数"圈地"不作为企业,要采取政策法律措施,收回土地资源,重新进行市场优化配置。五是在入园项目的审批上严把土地政策关。
2、顺势发展,承接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早在20xx年,全省就明确提出了“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的战略,要求在更高层次上承接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经过几年来的努力,虽然我们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园区的发展地方特色比不过赣东北和赣南地区,如余江(温州)眼镜工业园,就是全部从浙江温州引进的企业。在××象类似这样专业专门的园区是没有的。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沿海地区的土地及能源供给日益紧张,产业转移的力度将明显加大,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增强顺势发展有效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发展创新意识,把承接产业转移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一环来抓。
Tag:工作报告,工作报告范文,工作报告格式,总结报告 - 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