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落实党的农村政策,不断深化农村改革。针对我市农村基础薄弱、投入需求量大而资金来源狭窄的实际,在认真执行政策的同时,不断解放思想,创新投入机制,拓宽融资渠道。一是不折不扣地落实以“五个三”为主要内容的强农惠农政策。二是切实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积极争取中省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确保宽覆盖、多投资、快建设。按照“三个高于”的要求,进一步调整市县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从20xx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生猪、茶叶、柑橘产业发展资金各 500万元,西乡、宁强、南郑、城固等县区每年分别配套不少于200万元,镇巴县不少于100万元。十一五期间,全市投入“三农”的资金要达到103亿元。三是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机制。在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同时,积极探索运用市场机制经营农村资源、筹措建设资金的有效途径和办法,研究制定工业支持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政策措施,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四是抓好资源项目整合。以县为主,以项目为平台,尽可能地归并整合资源项目,统筹安排,重点投入,发挥资源资金聚合效应,推动新农村建设。
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要在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建立土地流转平台试点,引导农村土地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加快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建立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积极做好乡村债务化解工作。抓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保农民得到实惠。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推行“双议”(“党员议事会”和“村民代表议事会”)等形式的议事形式,探索兴办公益事业项目申报制和农村劳力外出信函议事。积极发展农村各类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群众组织化程度。切实抓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探索农民以林权、农机具、主导产业和《土地承包合同》、《土地经营权证书》进行抵押的有效方式,推行贷款“一证通”,解决农村“贷款难”问题。
(五)坚持抓点示范,进一步加大新农村示范村镇建设力度。抓住新启动新农村重点示范村镇建设被省、市纳入目标责任考核的机遇,按照“试点先行、基础突破”的思路,继续抓好示范村镇建设,每年新启动示范村85个。一是继续抓好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完善工作。二是抓好项目建设。落实各项工作措施,整合资源、项目,集中支持示范村建设,加快项目建设步伐,力争完成省上下达的任务。三是强化督促检查。及时总结经验,发现典型,力争培养一批产业发展成效凸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容村貌明显改观、民生建设不断强化,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典型。四是在抓好当年示范村启动建设的同时,编制新启动示范村建设规划,及早做好相关准备工作,确保协调衔接、有序推进。
(六)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完善工作推进机制。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客观上要求各方面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要按照十七大和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建立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一是市县区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市、县主要领导担任组长,政府涉农部门为成员,经常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探讨和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切实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二是坚持试点试范,以点带面,分批实施,梯次推进的工作机制。选取各具特色的典型,重点抓好示范村镇建设,推动全市的新农村建设。三是实行市县领导包抓、部门包建、企业帮扶工作推进机制。落实市级领导、部门项目建设责任制,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四是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督查考核力度,实施示范村镇的动态管理,以奖代补的工作促进机制。坚持每年对示范村镇以及成员单位进行量化考核,对建设任务完成较好的试点村镇和成员单位进行表彰、奖励,对未能完成建设任务的试点村镇进行处罚,取消资格。充分激发和调动试点村镇和成员单位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抓好督促检查工作,严格考核奖罚,努力促使新农村建设再上新台阶。围绕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不断充实完善新农村建设政策措施和激励机制,推进全市新农村建设深入、健康、有序地开展。
Tag:工作报告,工作报告范文,工作报告格式,总结报告 - 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