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学看123范文中心总结报告工作报告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本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调研报告» 正文

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本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调研报告

[10-15 15:43:38]   来源:http://www.xxk123.com  工作报告   阅读:8986

导读:5、农庄型新农村。所谓农庄型新农村,就是充分利用农户庭院空间以及周围的鱼塘、树林、菜地等农家资源,增设耕地种菜、现场采摘、任意“点宰”、自选自做等服务项目,让游客吃农家饭、享农家乐,大力发展农家休闲娱乐旅游经济。我省各地的农庄型新农村建设开发,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与人文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并有效带动“农家乐”经济的迅猛发展。它的发展,对促进农村旅游、调整产业结构、建设区域经济、加快农业市场化进程将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6、第三产业服务型新农村。所谓第三产业服务型新农村,也即城郊型新农村,就是按照“依托城市、服务城市、致富农民”的发展思路,充分利用城郊乡镇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积极围绕休闲、生态、观光、旅游农业,以及名优农产品进行项目包装,积极开展各类相关招商活动,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靠近各大中小城市的农村,要充分利用地处城郊结合部、交通四通八达等区位优势,建设特色农业生产基地,生产为城市配套的蔬菜、花卉、畜禽等副食品类农副产品。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注意和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1、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把握的几个原则问题建设

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本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调研报告,标签:工作报告范文,工作报告格式,http://www.xxk123.com
5、农庄型新农村。所谓农庄型新农村,就是充分利用农户庭院空间以及周围的鱼塘、树林、菜地等农家资源,增设耕地种菜、现场采摘、任意“点宰”、自选自做等服务项目,让游客吃农家饭、享农家乐,大力发展农家休闲娱乐旅游经济。我省各地的农庄型新农村建设开发,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与人文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并有效带动“农家乐”经济的迅猛发展。它的发展,对促进农村旅游、调整产业结构、建设区域经济、加快农业市场化进程将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6、第三产业服务型新农村。所谓第三产业服务型新农村,也即城郊型新农村,就是按照“依托城市、服务城市、致富农民”的发展思路,充分利用城郊乡镇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积极围绕休闲、生态、观光、旅游农业,以及名优农产品进行项目包装,积极开展各类相关招商活动,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靠近各大中小城市的农村,要充分利用地处城郊结合部、交通四通八达等区位优势,建设特色农业生产基地,生产为城市配套的蔬菜、花卉、畜禽等副食品类农副产品。
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注意和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1、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把握的几个原则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各方努力的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在制定规划和实际操作过程中,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必须正确处理中心任务和农村发展的关系,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2)必须正确处理立足当前和着眼长远的关系,把握“三个理念”,抓好“三个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不能也不应该一蹴而就,要科学制定发展战略,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用城市理念建设农村,用现代理念教育农民。一是用现代理念教育农民,抓好培育造就新农民的建设。“要想富口袋,须先富脑袋”,“要想实现现代化,农民必须知识化”。二是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抓好优化发展新产业的建设。三是用城市理念建设农村,抓好整治营造新环境的建设。
(3)必须正确处理客观条件和建设目标的关系,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有效推进。由于各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新农村建设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因此只能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不能照搬照套,更不能搞超前消费和过度建设,以此来增加乡村债务和农民负担。农村干部必须要多做“工程师”,少做“设计师”,按照中央和国家的政策和新农村规划,去组织广大群众去施工,才是领导干部的本职所在。
(4)必须正确处理农民参与和农民受益的关系,尊重农民意愿,确保农民受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既应是建设者,更应是受益者,他们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如何发挥广大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和积极性,关键是处理好农民参与和农民受益的关系。为此,一要将新农村建设与社区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使新农村建设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让农民收入得到更快的提高。二要将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社区社会事业发展结合起来,使新农村建设能促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让农民分享更多的社会福利。三要将新农村建设与社区民主决策结合起来,使新农村建设能促进农村基层民主化进程,建立在农民自觉、自愿的基础上。因此,新农村建设切不可脱离实际,违背农民意愿,盲目攀比,而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规划先行,分步实施,示范引路。
2、要注意发挥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在新农村建设实践中的主导作用,并要明确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新农村目标要求的实现,最终还是要靠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团结带领广大农民群众来完成。因此,在建设新农村中大显身手,是农村党组织和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1)必须树立长期建设的思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不是一个短期活动,一些具体问题的解决,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必须树立长期建设、扎实建设的思想,要克服急躁心理。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必然要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要指望一步实现,也不要指望跑步实现。每个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要立足实际,着眼实效,脚踏实地,稳步推进,摒弃“工程性”、“运动式”、“跃进式”的心态,要充分考虑农民群众的意愿和需要,千万不能搞成“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2)必须着力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建立健全新农村建设模式,必须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引领农民脱贫致富方面的积极作用。华西村的经验昭示:党员强化责任意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新农村建设才有可靠的组织保证。从现实情况看,中央提出的建设新农村“20字”目标要求,不是几句空洞口号,而是饱含着具体实在的内容,“生产发展”和“生活宽裕”是要建设物质文明,“乡风文明”是要建设精神文明,“村容整洁”是要建设生态文明,“管理民主”是要建设政治文明。无论是哪个文明建设,都需要有组织有领导地进行,不可能是农民群众的自发行为。而直接组织领导的责任,必然是由“一线堡垒”和一线党员来承担。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工作报告工作报告范文,工作报告格式总结报告 - 工作报告

Copyright 学学看123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