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2、资金运用。中央补助资金主要用于栏圈建设、粪污处理和水、电、路改造等,自筹资金主要用于购买种猪。(中央补助资金使用计划表附后)
8、组织管理与实施进度
8.1、项目组织实施管理
8.1.1、强化领导,认真组织。县成立项目管理领导小组和项目技术小组。管理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发改局、畜牧局、财政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项目实施的协调、组织,把本项目建设与争创全省生猪大县建设紧密联系起来,确保有计划,按步骤顺利实施。项目技术小组由县畜牧局黄光国局长任组长,聘请市畜牧局高级畜牧师仝允、高级兽医师姚建强等专家为技术顾问,县畜牧局畜牧师(兽医师)韩远宏、郑生国、郭庭发、谢志荣等为成员,负责项目可研报告、设计、工程监理和项目验收工作。
8.1.2、强化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项目资金及时、足额到位,资金使用实行专帐专户管理,接受审计部门对资金使用效果进行审计,并对项目建设实行分阶段检查验收。
8.1.3、工程招投标方案。严格按照“工程招标制”,对项目建设实行公开招投标;招标范围土建工程为本县范围内,仪器设备和种猪为湖北省境内;招标方式为议标。
8.2、建后运行管理。项目建成后,按照现代企业运行模式,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增强企业活力。建设单位实行目标量化考核管理,对职工实行工效挂钩、定岗定责、强化成本核算,不断挖掘生产潜力,使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发展。
8.3、项目实施进度
项目建设期为一年,即20xx年9月至20xx年5月完成项目规划设计和各项基建工作,20xx年6月生产设备安装调试完毕,20xx年6月份开始引进种猪投入运营,20xx年8月全部完工,达到项目建设设计要求。从20xx年9月开始进入全面正常生产。
9、效益分析
9.1、经济效益。项目完成后效益十分显著,建设单位新增出栏肥猪7300头,按每头销售1000元、纯利200元计算,新增销售收入730万元,新增纯利146万元。
9.2、生态和社会效益
项目建成后,对生猪排放物(猪粪尿)进行转化利用,变废为宝,提高商品猪品质,并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10、结论与建议
10.1、综合评价与结论
该项目经济效益和生态、社会效益显著,符合当前畜牧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要求,项目切实可行。
10.2、问题与建议
一是该项目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建设内容符合国家产业化政策,是国家“菜蓝子”工程建设的组成部分,但工作量较大,时间较紧,建议国家20xx年投资建设;二是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改扩建项目,是一项专业技术较强的项目,需要加强对参与项目的技术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进行培训;三是畜牧业是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同时又是个弱势产业,建议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畜牧业项目和优惠政策的扶持力度,确保畜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1、附件
11.1、附表
11.1.1、建设单位基本情况表1-7;
11.1.2、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表1-7;
11.1.3、项目总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表1-4(含中央补助资金使用计划);
11.1.4、项目建设内容投资一览表1-4(含单项工程、仪器设备投资估算);
11.1.5、**县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重点户)改扩建项目投资计划表;
11.1.6、建设项目招投标事项申请表;
11.1.7、现有仪器设备表1-3;
11.1.8、项目申报基础信息表;
11.1.9、项目申报审查意见表。
11.2、附图
11.2.1、项目地理位置图;
11.2.2、项目现状图1-3;
11.2.3、项目建设平面图1-3;
11.2.4、单项工程平面图
11.3、附件
11.3.1、建设单位(规模养殖场)法人证件(组织机构代码证)、营业执照、无公害产地认证、种畜禽生产许可证复印件、法人身份证复印件;
11.3.2、建设单位(规模养殖场)20xx年资产负债表、损益表1-3;
11.3.3、建设单位(规模养殖场)自有资金证明
11.3.4、规模养殖场土地权属证明复印件;
11.3.5、“150”养殖户身份证复印件;
11.3.6、“150”养殖户土地使用证明;
11.3.7、动物防疫合格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