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有着悠久的
www.xxk123.com
(www.xxk123.com)革命历史,不仅是全盟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的诞生地,还是蒋弼仁烈士牺牲的地方,他的忠骨就埋葬在这里,每年都会有很多爱国志士前来追悼烈士的英魂。面对慕名而来的游人,他们又找到了新的发展思路––建设红色旅游目的地。20xx年10月,他们组织村干部千里迢迢赶赴蒋弼仁烈士家乡搜集历史资料和遗物,通过50强示范嘎查村牵头抓总部门––盟、旗两级组织
部的大力帮助,向有关部门争取到10万元的红色支部复建资金。现在,##红色党支部的展室已经竣工,办事处党工委和他们一起努力,即将把蒋弼仁烈士墓升级为烈士陵园。红色旅游项目的开发,将成为##村集体经济又一个新的增长点,也将成为##盟又一个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机动地、赶大集、烧砖厂、烈士墓,这些农村人看来并不起眼的老把式,在##人看来可是宝贝。用经济的头脑经营农村的传统资源,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村已经积累了超过600万元的固定资产,而且每年收入42万元,彻底摆脱了资不抵债的贫穷历史。
(三)创建示范村上龙头企业,拓宽致富渠道。通过50强示范嘎查村,##村的农业基础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是农民传统的、单一的种植观念还没有根本转变。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农业效益,首先要解决农民进入市场的问题,根据这样的判断,他们及时把工作重点调整到创建龙头企业、培育优势产业上来。
##村蔬菜种植业基础比较好,仅西崴子屯大葱高峰期就曾创下年产800万斤的纪录,远近闻名。能不能让本地的蔬菜经过深加工远销出去呢?“两委”班子经过多方调研,反复论证,最终决定筹建脱水蔬菜加工厂。方案一定,他们就着手寻找建厂的典型,四处取经。20xx年先后6次远赴山东、满洲里、海拉尔、突泉等地考察,从选址建厂到工艺流程、储藏销售,掌握了大量建厂用的第一手资料。
按照计划,建设脱水蔬菜加工厂要占地8800平方米,厂房面积1800平方米,一期投资需要280万元,可村集体拿出全部积累也只有60万元。为此,村“两委”召开了两次动员大会,村干部当即承诺“横下一条心,就是头拱地也要把厂子建出来!”班子成员想尽一切办法,能赊就赊,能借就借,把能用的关系全都用上来,最后每人又集资2万元,基本解决了一期建设资金需求。
20xx年下半年,仅用84天时间就高标准完成了厂房建造和设备安装工作。为了实现在群众大会上许下的“今年一定要建成投产”的承诺,班子成员每天3、4点钟就开始干活,半夜才休息。由于资金极度短缺,能省则省,分毛必争。书记、主任带头,只要能干的活再苦再累也不雇人,地槽自己挖,石墙自己砌,地面自己铺,建厂用的彩钢瓦、瓷砖等原料直接从厂家进货,把价格压到最低,哪怕是一个灯泡,也要买最便宜的。厂房建设虽然赶上秋收忙季,但是村“两委”班子成员没有一人因为自家的农活而影响工程进展,仅工时费就节省15万元,全部工程节省50多万元。
20xx年11月3日,全盟第一家村办脱水蔬菜加工厂在##村正式投产,实现了当年试生产的目标。去年正式投产后,可生产大葱、胡萝卜、青椒、圆白菜等6大类脱水蔬菜1000吨,实现产值1500万元,安排120人就业,上缴税金75万元,企业年盈利122万元。仅此一项就可使##村人均增收200元。目前,他们已经与突泉森源集团签订了100吨的脱水薯丁合同。按照计划,二期、三期工程将分别于20xx、20xx年陆续投入建设,预计分别投资500万元、1300万元,最终实现产值3000万元,形成设备齐全、工艺先进、产品丰富,高标准、高质量的集烘干、冷冻于一体的脱水蔬菜加工企业。
依托龙头企业,##村现已组建了蔬菜种植加工专业合作社,已经有210户农户入社,蔬菜种植面积达3000亩,农民亩增收500–1000元。脱水蔬菜厂不仅能够彻底解决本村的蔬菜产销问题,而且必将带动周边地区的蔬菜种植业迅猛发展,形成真正具有竞争优势的主导产业。
(四)打造示范村上铁的班子,增强执政能力。##村之所以取得今天这样的发展成效,是因为他们始终按照50强示范嘎查村建设的要求,把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过硬的基层组织自身建设,赢得群众的信任。在农村,财务和土地分配问题是群众关注的焦点。##村曾经因为没有实行村务、财务公开,影响到班子团结,降低群众的信任。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在50强示范嘎查村制度建设过程中主抓了三方面工作。一是带头发扬民主。凡是涉及村里前途的大事、关系群众利益的琐事,都坚持召开班子会议讨论决定。一般性事务要由“两委”负责人碰头。他们的原则是“两委”分职不分家、分工不分心。这样做有力的增强了班子成员的责任感。去年建设脱水蔬菜厂期间,村干部平均出义务工38天,把厂房造价从预算时的每平方米700元,降低到每平方米400元。村委会换届选举的几天里,村主任李云恒仍然忙碌在脱水蔬菜厂的工地上,连看都没去看一眼,结果仍然以高票当选连任。二是实行彻底的财务、村务公开。村里的重大事项、收支情况都事先向班子成员通报,然后在村民大会上向群众介绍清楚。为了在财务问题上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他们在全旗率先推行了村务公开栏。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又觉得公开的不够清楚,于是他们又在全盟率先独创了“每人一张明白纸”的公开制度,在大项目公开的基础上,又把村集体与个人间的往来账目、收支明细罗列清楚,群众不仅对资金流转一目了然,而且对村集体的开支也一清二楚。三是严禁村干部搞特权。村机动地发包要经过“两委”班子讨论决定,村书记和村主任不准包,班子其他成员如要承包,在与群众一样价格的前提下,必须通过抓阄决定位置,不搞特殊化;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等上级各项政策要求,不仅村干部要带头,对村干部的亲威也要不折不扣的严格要求。